改劃鬆綁 最完整優質農地或變棕地 環團質疑規劃失當 局方:徵詢相關部門沒接反對
【明報專訊】城規會於本月中同意將10多幅合共320公頃的土地,由現時不獲考慮改劃棕地用途的類別改為有機會獲批,當中約160公頃土地為農業用途(見表),佔整體約一半。有資深農業從業員指出,該批土地中位於上水丙崗的農地面積逾40公頃,堪稱全港僅存最完整的優質農地,雖然不少土地荒廢多年,但當地多處表土深度介乎30至40厘米,適合種植大部分農作物,一旦放寬改劃作棕地用途便難以逆轉。長春社則質疑,政府研究多年的「農業優先區」至今仍未完成,擔心發展與農業政策不協調,在政府部門角力下,優質農地成為犧牲品,要讓路予棕地作業,促政府盡快交代研究結果。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發展局回覆稱,當局擬備重新分類的土地時,規劃署曾就各擬議地點徵詢相關部門包括漁護署的意見,相關部門並沒就丙崗選址提出反對。規劃署已與漁護署溝通,確保上述320公頃不屬《農業優先區顧問研究》(《研究》)下考慮作農業優先區的土地。
漁署曾倡丙崗避免納改劃
不過,翻查城規會文件,漁護署對將農地重新分類表示有保留,長遠憂礙本地農業可持續發展,更特別提及丙崗,稱應避免納入供棕地作業申請的範圍。
2016年《施政報告》宣布落實新農業政策,以推動本地農業現代化及可持續發展,主要包括在古洞蕉徑設立農業園,惟面積只有約80公頃,當時的食衛局稱農業發展必須有一定數目農地配合,故2018年伙發展局展開研究,物色較大面積優質農地,探討將其指定作「農業優先區」的可行性,並提供誘因促使荒置農地復耕。研究進行多年,其間政府曾向立法會交代進度,遭議員批評研究時間太長。至去年《施政報告》,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11月表示預計研究於2023/24年完成。漁護署回覆查詢稱研究預計2024年完成(見另稿)。
「農業優先區」研究未完成,另一邊廂發展局本月中以協助棕地作業遷移為名修訂規劃指引,將16幅合共約321公頃土地,由現時不獲考慮改劃棕地作業用途申請的類別改為有機會獲批,其中面積最大土地位於丙崗,佔地約42.8公頃,現時大部分為農業用途。
發展局稱,在重新分類的320公頃土地中,約185公頃已被棕地和其他不同用途佔用,餘下約135公頃未被佔用,主要是鄰近現有棕地,或非生態敏感地區的閒置土地或休耕農地。本報記者上周日(23日)跟隨資深農業從業員葉子林到丙崗,發現當地大部分土地是農地,棕地只佔少數。
農業員:變棕地數十年表土難逆轉
葉子林當日在丙崗隨機檢視3幅荒廢農地的泥土,發現表土均為鬆軟泥土,深30至40厘米不等,適合種植大部分農作物,全屬優質農地,級數與政府建立農業園的蕉徑不相伯仲,認為丙崗「咁大咁完整奰u質農地在香港已好罕有」,又說閒置農地不等於無價值。
葉子林擔心,政府將當地放寬為有機會獲批改劃棕地用途,一旦變成棕地,「累積了數十年的表層泥土就沒有了,係無得返轉頭」,又說棕地與現有活躍耕地並不協調,亦有可能影響耕種,現場所見,一條天然河溪旁邊土地闢為修車場,河溪被石屎橋切斷,橋墩下方開了兩個洞讓河水經過,有當地農民稱每逢暴雨都會河道淤塞及水浸。
葉子林又說,全港約八成最優質農地位於北區及元朗,質疑政府修訂城規指引時有否考慮該片農地的價值。
記者現場所見,當地大部分農地雖已荒廢多年,但因有農莊每日放羊到荒廢農田吃草,農地雜草高度僅至腳跟左右,景觀甚為開揚。
環團:丙崗棕地不足1% 潛力小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埋吳希文表示,城規會文件提到,挑選該320公頃土地的其中一項原則是當地或鄰近土地已有棕地作業,但丙崗不但棕地不多,過去城規會接獲改劃申請亦只佔整體小部分,申請棕地用途佔當地農地不到1%,意味當地發展成棕地的潛力本來就不大,質疑放寬該地可改劃棕地是規劃失當。吳希文擔心,當地一旦放寬用途後患無窮,棕地作業亦會污染土地及水質,不利農耕。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