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有常識:地震溯源
【明報專訊】土耳其、敘利亞早前發生黎克特制逾7級大地震,境內大批建築物倒塌,截至2月17日已有超過4萬人罹難。原來土敘兩國處於歐亞地震帶,是地震高危頻發地。
■新聞節錄
土耳其南部於2月6日在9小時之內發生兩次超過黎克特制7級的強烈地震,多個地方有大量建築物倒塌,為土耳其近100年來最強烈地震,遠至格陵蘭亦感受到震動,地震對鄰國敘利亞亦造成嚴重破壞。由於首次7.8級強震發生於凌晨民眾熟睡時間,造成嚴重傷亡。
地震震央位於土耳其東南部城市卡赫拉曼馬拉什(Kahramanmaras)附近,震源深度17.9公里。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指當地其後發生多次餘震。今次為土耳其近100年最嚴重震災,土耳其屬地震頻繁地區,單在2020年,該國錄得近3.3萬次地震,其中332次為4級以上規模。地震學家將土耳其在地震期間傷亡重大歸咎於國內建築法規執行不力。土耳其南部鄰國敘利亞亦受地震破壞。
【節錄自〈逾7級連環強震 土敘最少2300死萬傷 首震7.8級近百年最強烈 撼動北歐格陵蘭〉,《明報》,2023.02.07】
■新聞概念
地震帶
地震帶(earthquake belt)是指會出現地震的範圍,因範圍所呈現的地震分佈像帶狀,因此稱地震帶。全球主要有三大地震帶,按地震的多寡依次分別是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及中洋脊地震帶,最主要的地震多發生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牽涉日本、台灣、印尼、菲律賓、新西蘭等國家;而土耳其、敘利亞則位於歐亞地震帶,同處國家還有伊朗、阿富汗、希臘。中洋脊地震帶則大部分範圍是海洋,位於該地震帶上的國家不多,冰島是其中之一。
地震帶多位於板塊交匯處,如土耳其位於阿拉伯板塊、安納托利亞板塊和非洲板塊交匯帶,北部則是歐亞板塊。板塊移動會互相擠壓,過程中產生摩擦和壓力,從而釋放能量導致地震。
■知多點
餘震
在相近的時間、位置發生的地震,按先後次序劃有不同的「地震序列」。規模最大的稱為「主震」,亦即新聞提及的地震。「前震」在「主震」之前出現,規模較小、時間短及不明顯。
「主震」後會接連發生規模較小的「餘震」,主震震裂範圍可通過餘震的分佈查知。
地震深度分為淺層、中層及深層地震,深度愈淺,對地面造成的殺傷力愈大,是次震源深度17.9公里,屬淺層地震,故造成的災害相當大。
■想一想
位處地震帶國家的人民,日常生活有什麼要注意?
文:鄭惠霞
圖:資料圖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天下 第2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