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港產紀錄片發展遲 倡金像獎設最佳紀錄片鼓勵業界
【明報專訊】香港獨立紀錄片發展在兩岸三地較遲,魏時煜說金像獎中紀錄片若要競逐獎項,只能和其他電影一起爭奪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她贊成仿效金馬獎增設最佳紀錄片獎,可鼓勵入圍的年輕導演繼續拍下去。她指有紀錄片導演擔心紀錄片不夠多,怕會「斷纜」,但也有導演引金馬獎為例,某年沒紀錄片也沒問題。
研究香港紀錄片發展的魏時煜說,據她研究,撇除早年左派的「風光片」,在1921至2011年前戲院公映的獨立紀錄長片只有10部左右,是2012年之後,才發展至每年約10多部紀錄片進入電影節、社區放映,甚至在商業院線放映。
出席映後討論受鼓舞 感香港本色
魏慨嘆她2001年來港後曾與業界朋友談起,在華語世界中香港最自由,但紀錄片最少,認為近年已有條件推進紀錄片生態。她說香港近年湧現新一波年輕獨立導演,「把鏡頭對準低下階層、普通人」,他們「與香港紀錄片導演的立場很接近,就是將香港沒有反映的故事及歷史講出來」。
她憶述多次到放映紀錄片現場,看到不同背景觀眾映後討論,令她備受鼓舞。她說放映紀錄片可提供討論的「場域」,香港特色本應如此,「有咩唔可以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