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過來人教路 內地升學前先北上短住
【明報專訊】上周六及周日(3至4日),教育局及國家教育部聯合在網上舉辦「2023/24學年內地高等教育展」,由負笈內地升讀大學及碩士的香港學生分享經驗,其中最不適應為語言及住宿等問題,講者建議有興趣到內地升學的學生可以在暑假多到深圳等大灣區旅遊或短住,以熟悉當地環境。
明報記者 龍彩霞
教育局與國家教育部於2004年7月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証書的備忘錄》,兩地院校在升學銜接上正式互認學士學位及以上之資歷。兩地認可院校的學士學位或以上程度畢業生,可申請到另一地的院校繼續升學。例如,完成內地學士學位課程可升讀香港院校研究院課程或進行職業學習;完成內地碩士學位課程也可升讀香港院校博士學位課程。同樣,取得本港院校學士學位資歷可升讀內地高校研究生學位課程或進行職業學習;取得本港碩士學位可升讀內地博士學位課程。
內地高校多必修數學 程度或較深
由教育局提供數字,約1.8萬名港生正在內地高校就讀。今年內地高等教育展以線上展覽及視像講座方式舉行,參展內地高校超過130所,為歷年之最。香港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隊長暨註冊社工陳衍宗表示,香港學生離開家人往內地升學,除了要面對學業問題外,亦要獨自處理日常生活的大小事情,無疑是一大挑戰。就學習差異而言,內地數學的教育水平普遍較高,內地理工科、商科,甚至部分人文社會科(如法學)的專業都將不同程度的高等數學課程列為必修科目,程度或超出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範圍,同學在選擇專業時需多加留意。
兩地的教學模式也各有不同,香港學生未必能夠容易適應內地的學習氣氛,例如部分內地學生擅長抄筆記、背誦,亦比較勤於溫習。另外,兩地的教學語言有所不同,除了翻譯名詞和專業詞彙,日常的慣用語亦有差異,特別是中學時以英語作為主要授課語言的同學,可能要花更長時間適應,甚至重新學習部分基礎知識。在學習以外,兩地的氣候、飲食、衛生、上網方式以至生活習慣,都有所不同。有些高校設有外招生(港澳台及華僑)宿舍及內地生宿舍。宿舍以4人房為主,基本設備包括組合H、書^、衣櫃、書架、椅子等,每年每名宿生的宿費約為1000多元(人民幣,下同)。除4人房外,亦設有雙人房或單人房,宿費相應較高。
購單車代步 價錢相宜
內地高校校園面積廣闊,同學可購買一台單車代步,價錢約100至200元。內地近年興起「共享單車」,使用方式便利,香港學生也可以善加使用。部分內地高校設有校車服務,每程車費約為1元人民幣。2021年入讀暨南大學三年級的李燦^(Johnson)分享,「當初考完文憑試,發現自己的成績未能在香港升讀心儀的旅遊管理課程。機緣巧合下,發現了暨南大學有一個一年制的預科班課程,讀一年便可銜接大學一年級,便下定決心到內地讀書。」一年的預科班就像一個過渡期,除了為升上大學「打底」,亦讓他慢慢習慣在內地的生活。
為何修讀旅遊管理?Johnson說,其實中學時已對「旅遊與款待」一科有興趣,但最後卻選修了理科科目。升上暨南大學後選讀旅遊管理,也算了卻一個心願。「除了自身興趣外,我認為旅管在香港或是內地都有共通點,將來無論是在哪邊發展,都讓我擁有通用的知識和能力。」
對於很多香港學生來說,到異地升學難免會擔心能否適應當地的環境和文化,在香港土生土長的Johnson卻稱,決定北上時,並不憂心兩地的環境差異,「中學時經常和朋友到深圳玩樂,而且我就讀的是暨南大學在深圳的校區,城市發展程度與香港相若,所以相對適應這堛瑰藿牷A當初反而比較擔心文化的不同」。Johnson建議有意到內地讀書的同學,可以花一些時間,到當地旅行或小住一段日子,親身體驗當地的生活文化和人文環境。他又提醒同學在選擇學校時,要注意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像我在深圳讀書,深圳與一些廣東地區的生活習慣與香港都比較相近,加上地理上相鄰,要適應這邊的生活並不難。但再往北一些的地區,文化、口音等都與南部迥異,適應上便可能會有困難了。」
城大明偉傑:內地升學勿棄英文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壎秅峎y行病學助理教授明偉傑博士表示,自己在香港中學畢業後,便選擇在內地升讀醫科,而暨南大學國際學院有醫科兼用英文教學,故與香港醫學院升學分別不大。他完成大學學位後,回港升讀碩士學位,再負笈牛津大學及哈佛大學讀博士學位。暨南大學國際學院有多個不同國家學生,故升學海外大學也十分容易適應,但他寄語香港學生不要放棄英文,因為獲取內地大學本科畢業,進一步升讀海外碩士或回港升學,該等學校對英文成績也有要求。他坦言內地學校宿舍環境較香港稍遜,而且飯堂食物未必合同學胃口,但深圳或廣州在學校周邊都有不少餐廳,故當年也很快適應,最重要是在內地升學,可以進一步了解其政治體制,對於日後在內地或香港發展無往而不利。
[活在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