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灣區傳統工業也受惠綠色金融
【明報專訊】近年的氣候變化,促使各國相繼訂下淨零排放目標,作為主要經濟體之一的中國更是積極參與者。隨茪什磠P力實現碳中和,國策衍生大量與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相關的商機。香港品質保證局副總裁陳沛昌認為,近年環球綠色金融發展迅速,企業的「綠色」發展不再是形象工程,而是可提升競爭力的發展路徑,建議業界及早準備。他舉例,在大灣區一家印刷廠,雖是傳統工業,也可透過綠色金融渠道集資,處理污染問題。
明報記者 劉敬華
對於大灣區內的綠色產業發展,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首席發展顧問陸恭蕙預期,未來在此方面的發展機會會愈來愈多,因為發展誘因出現了極大的轉變,已由規避懲罰轉向尋求利潤。事實上,根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的數據,過去10年綠色債券市場持續增長,至2021年全球綠色債券市場規模已超過5000億美元(見圖1)。投資市場普遍預期,至今年底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
陳沛昌亦表示,近年企業對待ESG的態度確有翻天覆地的轉變,過去企業視之為形象工程,以建立更好的品牌形象;最近企業對ESG的關注度大幅提升,這改變主要由於各地政府在推動環保政策上的改變。以柴油汽車為例,過去數年已有不少國家提出全面禁售柴油汽車的時間表,作為柴油車的生產者,要繼續經營便要考慮改為生產更環保的汽車,以致近年愈來愈多企業關心政府在環保方面的政策,方可及早作出準備,抓住未來的發展機會,反之忽略相關資訊,便會落後於市場。
內地2030年碳達峰非空話
對於各政府的取態,無論是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還是在最近舉行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上,也可見環球各地政府推動減碳的決心,特別是中國。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早前在COP27上稱,中國已建立碳達峰碳中和領導機構,建立了1+N政策體系,制定中長期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戰略,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編制實施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經初步核算2021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20年降低3.8%,較2005年累計下降50.8%。陳沛昌指出,這顯示中國在2030年碳達峰並不是空話,更不是遙不可及,而是已落實到每一個環節中,目前內地整個低碳產業正在轉型當中,在大灣區也不例外,相信本港已有不少企業家留意到這個新發展趨勢。
陳沛昌表示,在各地的環保政策推動下,今天「綠色可持續發展」已變成營商的基本要求。他舉例,最近一位工業家友人,提到氣候風險已成為生產產業鏈中最新的要求,隨虓U來愈多國家提出減碳目標,國際品牌亦相繼提出碳中和目標,因此這些品牌近期開始向供應鏈中的生產商做普查,評估供應鏈中是否存在高碳排放風險。由於大灣區向來為亞太區主要生產中心之一,作為大灣區的工業家需要在此方面做好準備,以把握這股綠色大潮,及保持競爭力。
印刷廠設污水處理系統 助融資
大灣區的綠色發展機會,不止限於新興產業。陳沛昌續稱,以印刷業為例,雖然是傳統行業,但並不代表沒有新機遇,更分享自己於疫前參觀一家於大灣區內的大型印刷廠的經驗:廠商北上進駐大灣區已不止10年,多年前已意識到環保的重要,引入先進的污水處理系統,至今成為行業中的綠色先導者,這亦成為公司的優勢之一。這不僅體現在爭取訂單上,在融資上亦然,公司曾多次透過綠色金融渠道獲得資金。他也發現,公司有很多年輕人,整個企業充滿活力,並未受到印刷行業大環境變得困難所影響,因此認為任何行業或企業,只要能將產業結合創意,把握國家的綠色發展政策,並追上環球ESG大洪流,將有助提升投資者的投資信心,從而擴大生意規模。
去年港發行綠債總額按年增3倍
至於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同時又為大灣區內一員,更不可錯過區內的綠色金融機遇。綠色債券市場是其中之一,根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的研究,由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加速,預計未來將有數萬億美元規模的資金投向綠色產業領域,而麥肯錫的一項分析亦表明,若要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每年需要至少9萬億美元的綠色投資,意味未來流入綠色債券的資金將愈來愈多。中國是發行綠色債券的主要市場之一,近年香港亦有加快在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步伐。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早前曾指出,2021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總額(包括債券和貸款),是2020年的4倍,達566億美元,可見香港在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前景廣闊。
發展碳交易平台是另一方向,內地在此方面已先啟行。早於2013年,深圳、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湖北、重慶、福建等8地的排放交易體系相繼啟動,2017年國家發改委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標誌茬い關注的全國碳市場的正式啟動。據ICF國際諮詢公司和北京中創碳聯合公布的《2021年中國碳價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各地方碳市場中,以廣東碳市場成交最活躍,總成交近1.9億噸(見圖2),成交額44.6億元人民幣。陸恭蕙認為,由於環球碳交易仍處於發展初段,有很多可能性,特別在於作為交易的碳排相關產品上,認為有關當局在這方面發展應集思廣益,不僅要尋求金融專家的意見,也不妨從工業家方面汲取意見,或可從中得到啟發,推出創新的金融產品。
[活在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