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3季電話騙案增逾倍 警心理學家:扮權威者促長開鏡頭 增事主壓力
【明報專訊】警方今年首9個月共接獲19,444宗詐騙案,較去年同期增加四成,涉款逾33億元,當中電話騙案較去年升逾一倍。警方稱,涉案騙徒利用各種心理技巧,令事主恐懼、擔心,繼而減低防範,墮入騙局;其中有女子誤信自己涉內地洗黑錢,接受對方視訊審查,兩日被騙去逾59萬元。
同期詐騙增四成 涉33億
去年12月,任職文員的約30歲A小姐接獲「電訊職員」來電,指其電話號碼涉及洗黑錢。及後有深圳公安及深圳檢察院檢察官聯絡,要求她入住酒店,透過視像通話向她調查及審訊,其間要求交出48萬元保釋金,又提供網址讓她填寫銀行帳戶、密碼等資料。事主不虞有詐,向親友籌集40萬元,惟戶口款項逾59萬元同日被轉走,翌日離開酒店將事件告知朋友,才獲悉受騙。
A小姐憶述,對方可說出其身分證、名字等資料,並展示公安委任證等文件,同時威脅「如果不配合,會即刻拉你去內地監禁」,令事主心生恐懼。警察臨H心理學家胡展鵬表示,騙徒利用心理戰術欺騙、恐嚇,包括假扮公安、執法人員「建立權威」、要求長時間打開相機鏡頭以增加心理負擔,同時強調事件嚴重、迫切,令事主無暇深思。
網上情騙 扮感情創傷「互舔」
亦有五旬女子疑因心理戰術最終墮入涉投資的網上情緣騙局,損失1600萬元。胡展鵬稱騙徒利用心理學「吸引力理論」,例如在社交媒體以型男美女相片開設帳戶,甚或塑造成「感情創傷」, 令人感覺「同病相憐」,透過增加吸引力令對方相信他們是「完美筍盤」,更有騙徒訛稱為「杜拜王子」、「哈里王子」。
商罪科反詐騙協調中心總督察顏凱欣稱,電騙往往涉及具組織集團背後操控,會花大量時間研究心理技巧,同時撰寫行騙文稿;而團伙亦有人熟悉科技,包括駭入系統取得事主資料、假冒本地電話等。
市民受騙後會遇到財務及情緒困擾,甚至萌念輕生,警方聯同多個非政府機構製作「遇騙支援小冊子」,向騙案事主提供防騙小貼士及非政府機構聯絡方法等資訊。警方強調內地公安不會透過電話處理案件,亦不會要求轉帳以示清白,呼籲接到可疑電話應即時掛線或致電警方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