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新聞:前海擬建10區域供冷站 規模冠亞洲 已納市政公共設施 覆蓋1500萬平方米
【明報專訊】今年內地高溫屢破紀錄,??深圳、廣州、三亞等多地的辦公室已推行「區域集中供冷」應對。新系統比起傳統的單棟中央空調供冷,慳電又減碳。其中深圳前海已將區域集中供冷納入市政公共設施,並規劃興建10個供冷站,為亞洲規模最大。
節能減碳 同一系統可改供暖
北方每年冬季集中供暖聽得多,集中供冷是怎樣一回事?原理大致一樣,就是在一個建築群堻]置集中的製冷站,製備空調冷凍水,再透過循環水管道系統向區內大廈供冷,由用戶端口的系統將冷水化為冷氣送達各個空間,即等同一整個區域安裝了一部超大型「中央空調」。在北方供暖的城市,可採用同一套管道系統,改用水加熱設置後,便變為供暖。
在山東濟南的CBD片區,今夏開始試行集中供冷,覆蓋區內近21萬平方米的寫字樓、酒店等建築。整個項目都採用同一套市政管網,冬天供暖、夏季供冷。據測算,比起各建築單獨設置中央空調,新系統節能約12.2%。
廣州大學城04年已用 粵行最前
在供冷需求更大的南方,廣東可謂行得最前,廣州大學城早於2004年已啟用區域集中供冷(見另稿),香港啟德發展區自2013年起啟用。深圳前海也於2015年規劃將區域集中供冷列為公用事業,納入市政公共設施。當地計劃建設10個供冷站,總供冷面積1500萬平方米,目前已有3個供冷站投入使用,使用冰蓄冷技術,即夜間時段用製冷機製冰,白天高峰時段將冷氣釋放出來。前海項目預計全部啟用後,與單棟建築採用普通冷氣相比,每年可慳1.3億度電,減少約12.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土地集約利用 暫未入民居
除了節能,集中供冷還能節約用地,較適合在商業樓宇集中的區域應用。前海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傅建平表示,商廈普遍採用自建的中央空調供冷,每棟建築需要設置大面積的製冷機房,並在頂樓建設一組冷卻塔。推行區域集中供冷,能將半徑1.5公里內建築物的製冷機房和冷卻塔集中建在一個公共空間的地下和樓頂,實現土地集約利用。
商用之外,集中供冷暫時未能進入尋常百姓家,在實際運作中,例如深圳前海與廣州珠江新城也並未將區域內的住宅納入供冷範圍。傅建平指出,集中供冷適合辦公、酒店等有規律使用冷氣的用戶,而住宅的冷氣使用相對分散,且住宅有一定空置率,影響集中供冷的規模效應。重慶億眾數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小龍表示,南方普通住宅需重鋪管道,改造成本不低,「對於已經完成裝修,並購置好空調的住宅用戶,很少願意再額外支付供冷費」。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