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0.20
    星期四

灣區不足1%國土 創11% GDP 與港澳「有事多商量」
粵副省長:推進灣區國際科創中心

[2022.10.20] 發表
圖為北京展覽館舉行的「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佈置了粵港澳大灣區沙盤模型。廣東副省長張虎說,支持港澳機構研究,廣東把內地1萬多台科學儀器向港澳開放,與港澳一起建立的聯合實驗室有20多個。(中新社)
廣東副省長張虎昨表示,未來會與港澳「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積極探索「一策三地、一規三地」,努力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世界級的灣區」。(新華社)

廣東省副省長張虎昨日(19日)出席中共二十大新聞中心的集體採訪,表示廣東「舉全省之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內以不到1%(本地生產總值)的國土面積,創造出佔全國11%的GDP。他還指,未來將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在創新上再達到新高度。

張虎稱,廣東經濟總量年年躍升,從2012年的5.7萬億(人民幣,下同)到2021年的12.4萬億;整個大灣區經濟總量則從2017年的10.2萬億,躍升到2021年12.6萬億,以不到1%的國土面積創造出了約佔全國11%的經濟總量,區內有「世界五百強」企業24家,高新技術企業5.7萬家。

粵研發經費人才專利全國第一

「有幾個數據給大家介紹一下,截至2021年,研發經濟的投入,廣東已經達到了4002億元,研發人才超過120萬人,發明專利超過了44萬件,這些指標都在全國處在第一位。」張虎表示,廣東始終堅持將創新放在現代化全局的核心地位,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5年全國第一,今年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加上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這個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廣東創新在新的高度上能夠立起來、強起來」。

以企業為創新主體 將加強科技佈局

張虎提到,廣東省的特色是以企業為創新主體,一直是「4個90%」,90%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研發經費投入、專利申請量都是來源於企業,「所以也是在廣東湧現了一批華為、比亞迪、格力等等這些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企業」。

他表示,廣東未來會加強科技力量佈局,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兩個「國之大器」順利運作,東莞省散裂中子源一期順利建成,還有江門中微子實驗室、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等,匯聚大批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和高水平領軍人才。

張虎說,廣東會着力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率先探索以財政資金過境港澳、支持港澳機構研究,積極與港澳共建高校、科研機構、孵化器等。「我們也將內地1萬多台科學儀器向港澳開放,與港澳一起建立的聯合實驗室有20多個。」張虎說,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近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深圳-香港-廣州」這一創新集群繼續排在全球第二,未來會加快推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加強三地科技創新協同。

探索「一策三地」 推進灣區通工程

「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張虎強調,未來會與港澳「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積極探索「一策三地、一規三地」,深入推進灣區通工程,例如「一網通辦、一天辦結」的機制,「現在已經有1萬多家港澳企業通過這個便利的途徑實現登記備案,還有31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也獲得內地註冊執業資格」,下一步將攜手港澳,努力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世界級的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

更多中國要聞
中共二十大報告高頻出現「鬥爭」等詞,針對國內外政經形勢,總書記習近平宣讀簡要版本報告時,17次提到「鬥爭」,被外界認為是他個人執政理念重點。... 詳情
中紀委副書記肖培日前在記者會上披露,中共十八大(2012年)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立案審查調查的553名中央管理幹部中,有十九屆中央委員、中... 詳情
昨日在二十大新聞中心的集體採訪中,湖南省委宣傳部長楊浩東表示,湖南每10秒鐘可以生產一台鋁輪轂,80秒鐘可以生產一台引擎,5分鐘可以「下線」... 詳情
武漢英雄院長盼服務鄉村醫療
中共二十大代表、湖北衛健委副主任張定宇(圖)近日在北京表示,中國在新冠防治過程中掌握了有益經驗,後續若能運用到結核病等疾病防治工作中,將有助... 詳情
公安部: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國家
公安部副部長兼國家移民管理局長許甘露(圖)昨表示,中國是命案發生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槍爆案件最少的國家之一,每10萬人口的命案是0.5宗...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