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無處棲身 男子申安樂死
【明報專訊】安省聖嘉芙琳市(St. Catharines)一名男子正在申請安樂死(medical assistance in dying,MAiD),不是因為他病危,而是因為他面臨無處棲身的風險。
法蘇德(Amir Farsoud,圖)現年54歲,多年前他因背部受傷而生活在無休止的痛苦之中,還需要服用治療抑鬱症和焦慮症的藥物,但這並不是他想結束生命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目前面臨失去住房的危險,擔心無處棲身而被生活折磨至死。
法蘇德現時每月領取的「安省殘疾人補助」(Ontario Disability Support Program,ODSP)略多於1200元,但在支付每月690元的房租和其他生活開支後,他每天用於膳食只有7元左右,現時他每天基本上只能靠吃豆子充飢。
法蘇德沒有能力支付更多的租金,他現在與另外兩個人合租,但這房屋目前掛牌出售。他說:「我不想死,但我更不想無家可歸。以我現在的健康狀況,我無論如何也活不下去。」
法蘇德補充說:「我的健康每況愈下,到那時我唯一的選擇可能就是安樂死,但那會是再被折磨多幾年以後的事情。」法蘇德的醫生表示,他符合安樂死的標準,即由於殘疾造成的身體痛苦是不可忍受的,而且無法緩解。
法蘇德已經得到了這位醫生的簽名,但還需要另一位醫生簽名同意。
當被問及是否害怕死亡時,法蘇德含淚回答:「是的,我害怕。誰會不害怕呢!」他認為像他這樣的人目前處於這種境地,不得不考慮作出這種選擇,這是一種社會倒退。他說:「我們這樣的國家不應該讓民眾捱餓,住不起房。」
加拿大在2016年通過安樂死合法化,2022年3月,將申請安樂死的資格擴大到殘疾人或遭受痛苦的人,即使他們沒有接近死亡。在修改安樂死法之前,聯合國曾致信加拿大政府,對擴大安樂死權限表示擔憂,稱殘疾人可能會因為更廣泛的社會因素(如孤獨、社會隔離和缺乏高質量的社會服務)而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
多倫多大學生物倫理學家鮑曼(Kerry Bowman)說,這種案例在加拿大愈來愈多,這不是安樂死的初衷。他說:「我擔心,生活在困苦中的人申請安樂死不是因為身體原因,而是社會環境造成的,這非常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