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足徑結合文史靈修 受限地理難商業化靠捐款
【明報專訊】教士遠去,聖堂猶在,10間小堂雖然不會完全回復宗教功能,但仍與昔日傳教士設立聖堂服務社會的初心遙相呼應,回歸教育及靈性服務。「古道行」正研究利用小堂推動歷史文化及生態的步行遠足徑,結合步行體驗和心靈成長。
獲批185萬資助 古道料明年完成
為更好連結10間小堂,「古道行」早前獲「鄉郊保育資助計劃」批出185萬元,進行為期兩年的「西貢天主教教堂及鄉村文化古道建設計劃」,研究將10間古老小堂作為定點,策劃具動感的歷史文化及生態步行遠足徑,在歷史、文化、生態、健行和靈修5個維度上,結合步行體驗學習,孕育身心靈成長,推動鄉村歷史文化活化、宗教與社會及教育的關係等。項目預計明年4月完成。
「古道行」表示,10間小堂已非完全是宗教場所,但如同昔日傳教士服務村落,小堂活化後仍可服務社會,投入社區共融、教育及靈性服務,保持「再踏先賢路,永續傳教心」宗旨。
部分小堂偏僻難辦活動 將辦行路靈修
「古道行」義工翁均鳳說,聖堂本作宗教用途,亦適合靈修,例如聖母無玷之心小堂有舉辦約百人的生態靈修,透過嗅覺和觸覺感受大自然,體驗美善價值,而將復修的大浪聖母無原罪小堂和赤徑聖家小堂位置較遠,在小堂舉辦活動較難,但配合行山路線,可舉辦行路靈修活動。
不少活化歷史建築的營辦者均加入商業元素,爭取收支平衡。翁均鳳說,受制於小堂地理限制,難引入商業設施,故計劃主要靠捐款,財政上有困難,舉辦活動亦需參加者自費。
過去兩年疫情影響,很多活動未能舉辦,翁均鳳說,「古道行」遂集中做傳教史的研究,去年11月出版《先賢之路︰西貢天主教傳教史》。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