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10小堂聯成港版朝聖路 教區小組復修活化 建展館推文化生態遠足徑
【明報專訊】西貢曾是天主教「重鎮」,天主教香港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4年前開始復修活化部分逾百年歷史的西貢小聖堂,轄下10間小堂有一半完成活化,現時每周都有借出場地舉辦生態、教育和靈修等活動。「古道行」明年初將成立社企,配合另外3間小堂將開始或集資復修,串聯成10小堂港版「聖雅各伯朝聖之路」,並研究將10間古老小堂作為定點,策劃具動感的歷史文化及生態步行遠足徑,並設立小堂歷史展覽館,介紹傳教史和當年傳教士生活。
明報記者 曾偉龍
5小堂已活化3籌備復修 6獲歷史評級
香港天主教有100多年歷史,1860年代羅馬天主教已在現時的西貢傳教,1880年西貢墟聖心堂首建啟用,20世紀初西貢地區有逾10間小聖堂,1930年代白沙澳和大浪等地教友眾多,成立了大浪堂區,但時代變遷,村民早已遷走,剩下小聖堂遺[留守。
「古道行」工作小組2018年成立,整理自約150年前西方傳教士來西貢傳教的歷史,並計劃活化教區轄下的西貢10間小聖堂古建築,推動小堂在靈修、朝聖、文化及福傳的功能,冀仿效西班牙聖雅各伯朝聖之路,將小堂串連成港版「聖雅各伯之路」。
已活化小堂每周有活動 明年初設社企營運
10間小堂中,有6間獲古諮會歷史建築評級。「古道行」義工翁均鳳表示,過去數年多間小堂完成修復和活化,並免費借出場地舉辦生態、藝術、教育和靈修等活動,現時5間小堂完成活化,每周均有活動舉行,為加強場地營運和推廣,「古道行」明年初將成立社會企業。
獲評二級歷史建築的黃毛應玫瑰小堂原建於1923年,黃毛應村幾乎全村都信奉天主教,而當年的神父在1939年原址建成一座更大的教堂,為村民開辦學校和舉行彌撒,二戰期間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於小堂成立,小堂1977年重修開幕。翁均鳳透露,小堂現時有借予學校舉辦活動,明年初更會改裝為小堂展覽館,介紹小堂歷史、天主教傳教史和黃毛應村有關東江縱隊的歷史,並會佈置重現小堂中神父昔日生活的空間,或成本港首個小堂歷史展覽館。
玫瑰小堂設展館 述傳教史東江縱隊史
而北潭涌上P村的聖母七苦小堂建於1900年,屬三級歷史建築,小堂早已荒廢,2019年「古道行」接手後加設冷氣機和廁所等配套,現作朝聖祈禱之所。翁均鳳說,該小堂交通相對便利,且有自然生態配套,疫情下仍有學校借用,亦會與其他團體合辦生態活動。
白沙澳村於1869至1870年間已有數十名村民領洗皈依天主教,其後全村領洗,傳教士1880年在村後空地興建小堂,1916村內再建成較大的聖母無玷之心小堂,沿用至今,亦為三級歷史建築。小堂有一座鐘樓,可打鐘叫喚村民行「三鐘經」禮儀。翁說,白沙澳較偏僻,融入自然環境,適合作生態靈修,反思人與自然關係。
至於大浪聖母無原罪小堂和赤徑聖家小堂已招標復修,預計今年底至明年初動工,工程約一年。深涌三王來朝小堂正籌募資金復修,隨茪p堂陸續復修活化,港版「聖雅各伯之路」將更完整。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