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企擬屋苑放貨櫃 養蟲「廚餘化魚糧」 促垃圾徵費前加強回收廚餘 免「徵費變罰款」
【明報專訊】醞釀多年的垃圾徵費最快明年推行,有初創公司研發以流動貨櫃方式,即場將廚餘垃圾轉化為魚糧,並引入不「揀飲擇食」的昆蟲黑水虻幼蟲,消滅部分廚餘,之後黑水虻變成蛹,就可烘焙及磨粉,與廚餘混合,增加魚糧的蛋白及脂肪成分。該公司表示,政府落實垃圾徵費前應加大力度推動廚餘回收,為家居與工商業提供廚餘回收設施,在源頭將廚餘分類,否則在缺乏回收設施下,「垃圾徵費變了罰款」,堆填區接收的廚餘亦不會大幅減少,削弱徵費成效。該公司擬接觸物管公司試驗在屋苑即場處理廚餘。
環保署回覆稱,已於2021年推展「廚餘收集先導計劃」,分階段推出廚餘收集服務合約,涵蓋香港各區地點相對集中、廚餘量較多及雜質較少的公營場地及私營工商處所,同時配合以試點方式回收私人屋苑及公共屋h所產生的廚餘,以探討收集家居廚餘的具體模式、安排及成效。另外,政府透過「回收基金」資助私人屋苑使用智能回收桶收集廚餘,促進家居廚餘回收。
現僅一廚餘廠 處理量杯水車薪
現時全港只有一座廚餘處理設施,亦即位於小蠔灣的O.Park1,每日最高接收200公噸廚餘;至於O.Park2最快要到2024年落成(見另稿)。兩間廚餘廠均以厭氧方式,利用微生物將廚餘轉化成生物氣,成為發電燃料,而殘渣會用作堆肥,過程需時20日。
Ergotek行政總裁古向前稱,現時全港只有一間規模較大的廚餘廠,每天最高處理量僅200公噸,佔堆填區整體每天接收廚餘量3255公噸(2020年數字)約6%,顯示現時回收渠道仍不足,且家居及工商業普遍未有建立廚餘分類系統,若情G持續,預料到明年推行垃圾徵費時,市民在源頭仍會將廚餘混合其他廢物放入收費垃圾膠袋一併棄置,之後再難將廚餘分揀出來,變相增加垃圾費,「垃圾徵費變了罰款,但達不到減廢效果」。
養黑水虻 從社區源頭轉廢為糧
Ergotek最初構思使用規模較小的系統,在各區源頭「轉廢為糧」,於去年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城市創科大挑戰」獲公開組創新獎,同年再獲城大舉辦的創新創業計劃「HK Tech 300」注資100萬元,將構思落實。團隊將廚餘轉換裝置放在一個20呎貨櫃內,命名為Feedspresso,結合黑水虻養殖技術,再透過應用無線物聯網技術,監測收集的廚餘類型、數量,以及飼養黑水虻的環境數據等,以監測黑水虻的生長情G。
處理每噸廚餘成本300元
團隊初步推算,每個一站式「轉廢為糧」的20呎貨櫃,若24小時運作,每日最高可處理8公噸廚餘,生產約0.6公噸動物飼料,減少20公噸碳排放,初步估算處理廚餘的每公噸成本約300多元(若按垃圾徵費的入閘費計算,將廢物運往堆填區或垃圾轉運站,每噸收費由365至395元)。「轉廢為糧」主要經4個步驟,包括收集、絞碎廚餘、混合黑水虻幼蟲(蛋白質主要來源)及粟粉等,最後將混合物擠壓成顆粒狀飼料,經膨化和烘乾程序,製成可浮於水面的飼料,由廚餘變成魚糧的整個過程約2.5小時,遠較厭氧等傳統方式堆肥的時間為短,選址亦較靈活。
Ergotek項目經理黃穎茜表示,現時鄰近地區如內地和新加坡等都會採用黑水虻消滅廚餘,優點是其食量驚人,可以24小時不斷進食及不擇飲揀食,成蟲階段只有數天壽命,由於口器退化,只會喝水;至於幼蟲含有豐富蛋白質及脂肪,烘焙磨粉可變成魚糧的一部分。現時Ergotek在上水河上鄉一個魚場設立首個Feedspresso,旁邊另設貨櫃培育黑水虻,廚餘轉化魚糧後用作餵魚,做到零廚餘。該公司下一步會接觸物管公司,試驗在屋苑即場處理廚餘的效果。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