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創科大趨勢 人才何處來
【明報專訊】中央「十四五」規劃首次提出支持香港發展四個新興領域,包括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並積極推動創科教育,不少中、小學設STEM教學課程,期望為港培育創科人才,適應全球發展。
1.數碼港、大專、職訓局推動
數碼港由港府全資擁有的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目的為培育科技人才、扶植初創企業等,並期望成為香港數碼科技樞紐。數碼港自2011年起向本地大學生提供科技實習及就業機會,數碼港首席公眾使命官陳思源表示,學分實習計劃2020年對接53間初創企業,為90多名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另一項數碼科技實習計劃,過去亦曾資助及安排超過200名本地大學生,到內地各城市及美國矽谷的科技企業實習。
數碼港於2020年成立數碼港學院,與頂尖科企、商業機構和大專院校等合作,提供不同活動和培訓,為香港培育科技人才。學院2021年暑假推出逾10項暑期活動,如與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和金融科技平台FundingReach合辦金融科技暑期計劃,供中四至中六生免費參加,學習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及程序編寫等領域。
此外,職業訓練局、建造業議會和製衣業訓練局合辦首屆「全港青少年技能競賽」,設數碼化建設、時裝科技、平面設計科技、流動應用程式開發、油漆及裝飾,以及餐飲服務6個項目供中學生參與,讓學生認識各項技能,有助未來生涯規劃。大會亦為參加者安排多場網上簡介會及培訓、自學短片,或以小組形式舉辦訓練。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設計與科技科教師孫葆光表示,數碼化建設項目使用現時業界常用的軟件,有助學生透過比賽提早接觸業界最新科技。
2. 中小學教育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斥資約20萬元,在校內開設「海洋生態教室」,可連繫初中綜合科學科、生物科教學。該校副校長(STEM發展)郭志文稱,教室利用校本科技研發技術,包括IoT、Arduino編程等,學生可透過手機App監測魚缸水位、溫度等數據,利用手機遙控加水、餵糧、開關燈等;學生也可利用Arduino編程控制蠕動泵及補充微量元素的系統。郭志文稱,學生研發過程採用開放源碼軟件,可將研究成果應用到家中魚缸。
此外,該校亦參與香港中文大學有份舉辦的「育養珊瑚校園計劃」,由相關團隊提供技術培訓,師生需定期監察水質、珊瑚健康,以及提交數據等。學生譚禧柔表示,從活動中明白海洋污染對珊瑚破壞很大,希望有機會於大學專注生物研究範疇,為環境保育盡一分力。
3. 私營機構辦學
推動教育創新的「薯片叔叔共創社」(下稱共創社)透過學校課程,讓中小學生以CoderZ虛擬平台學習編碼(coding)。共創社董事鄭仲勳表示,編碼可讓學生思考以不同方式解決問題,有助訓練解難及邏輯思維。
他認為將來各行業渴求編碼人才,「編碼將成世界共通語言,希望在香港能變成主流教育,學生學習中、英、數以外,亦要將編碼納入常規課程」。
■知識增益
本地創業家:需提升年輕人對工程的興趣
成立37年的本地工業公司創科實業集團創辦人之一、鵬程慈善基金創辦人及主席鍾志平表示,香港需要更多創科人才,亦需提升年輕人對工程的興趣,以及推動STEM教育。
他透過鵬程慈善基金向香港城市大學工學院捐贈400萬元,成立首項為期24個月的STEM教育計劃,冀自中學階段,讓學生體驗工程及科研工作。因應深圳致力發展工程,以及大灣區人口比香港多等因素,鍾志平認為香港不應僅限於發展電子及通訊工業,而是參與更多產品開發工作。
培育及吸納創科人才 Q&A
Q 政府如何支援學校推動STEM教學?
A 政府近年提供不同教育撥款供學校申請資助。如2021年《財政預算案》公布「奇趣IT識多齱v計劃,預留2.25億元供小學申請資助,期望透過課外活動激發小學生對資訊科技、學習STEM科目的興趣等,每校最高可獲40萬元。
Q 政府如何吸納國際科技人才?
A 政府2018年6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網絡安全等科技範疇的公司申請,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首年名額定1000個。截至2021年,共約275人經該計劃獲批來港。
■模擬試題
1. 指出一項政府改善本地學校STEM教學水平的措施。(1分)
2. 說明該措施如何改善本地學校STEM教學水平。(2分)
3. 如何確保本港具充足人才發展創科?試提出兩項建議。(4分)
■參考答案
1. 提供財政資助供學校申請舉辦STEM項目,如「奇趣IT識多齱v計劃。
2. 增加教學器材有助改善學生STEM的學習環境,如資料中有中學斥資約20萬元開設「海洋生態教室」,可連繫初中綜合科學科、生物科教學,並涉及編程知識等。然而,在資源有限下,並非所有學校具財政資源改善STEM教學環境。政府提供財政資助供學校申請,可確保學校有資源購置器材、舉辦資訊科技活動等,以改善學生學習STEM的環境,以及提升STEM教學水平。
3. 短期:吸納國際人才
發展創科需具足夠人才,然而由中、小學開始培育創科人才需時,或未能即時應付需求。為確保本地具充足人才,建議本港政府於國際積極推廣及放寬吸納創科人才的政策,以填補本地人才空缺。如資料中指出政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供不同範疇的科技公司申請,以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專才,2019至2021年間共約251人獲批來港,未達目標名額。如政府簡化簽證申請及續期的程序、放寬逗留期限等,並加強宣傳,強調香港的競爭力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等,有利持續擴充香港人才庫。
長遠:提升本地學生創科興趣
根據資料,本地工業公司創科實業集團創辦人鍾志平指出,香港發展創科需要更多創科人才,讓更多年輕人提高對工程的興趣。為確保本地具充足人才,政府可積極舉辦更多暑期活動、創科比賽等,有助中、小學生提早接觸與職場相關的創新科技,並增加學生對創科的學習興趣及提早立定志向。如資料所示,職業訓練局、建造業議會和製衣業訓練局合辦技能競賽,項目涉及現時業界常用的軟件,參加者亦會獲大會提供培訓等,學生透過比賽有助籌劃生涯規劃,長遠為本港培育更多創科人才。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