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嬰首5月減兩成 跌幅9年高 家計會稱婦女疫下擱置生育 周永新促早通關減影響
【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上月底公布《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去年有36,953名嬰兒出生,見1991年來新低;按統計處網站自1961年起數據,更見有紀錄以來新低。從最新的政府《統計月刊》(7月號)發現,嬰兒出生的數據進一步下滑,首5個月「出生登記」只有13,605人,比對近10年同期數據屬最低,按年跌20%,亦屬9年來最大跌幅。家計會認為,新冠疫情是近兩年出生率急降的主因,不少婦女因疫情擱置生育計劃。有學者認為,本港不少跨境婚姻夫婦疫下分隔兩地,如政府盡早通關,可減少對數以十萬計家庭的影響。
明報記者 陳亦瀅
去年3.7萬新生嬰 有紀錄最低
本報記者翻查《統計月刊》內入境處臨時數字,今年首5個月出生登記人數為13,605,比對最近10年每年首5個月數據,今年為期內最低,最高則為2015年的25,565。出生登記數字自2015年後轉升為跌,直至2020年前即疫情爆發前,跌幅(百分比)持續為單位數,2020年起連續3年錄雙位數跌幅,今年更下跌達兩成。
2015年後出生登記轉跌 今年首5月1.36萬
另一方面,受第五波疫情影響,入境處因應政府防疫措施調整出生登記服務,今年2和3月出生登記數字出現斷崖式下跌,分別只有537和1562宗出生登記,與2021年平均每月逾3000宗相比,分別減少逾八成及逾五成。2021年2及3月登記數字分別為4842及4655。
家計會認為,疫情是近年出生率持續下跌的主因,由於婦女懷孕時若染疫,會有較高風險出現嚴重病徵或併發症,故很多婦女暫擱懷孕計劃。該會又稱,社交距離措施下,很多婚禮取消或延遲,致結婚數字亦大跌;婦女受孕機率隨年齡增長而減低,惟本港婦女初婚年齡中位數和首次生育年齡中位數愈來愈高,呼籲有意生育的夫婦及早計劃。
家計會引述該會2017年的調查,發現本港夫婦平均子女數目維持在1.2至1.3,未決定生育的夫婦比率則一直上升,不想生育或只生一孩的主要原因,是因養育孩子「經濟負擔重」和「責任大」,受訪者認為提高針對性的鼓勵生育措施,例如房屋、教育及醫療等的經濟津助及對父母支援等,有助夫婦積極考慮生育。
周:近年1/3跨境婚姻 疫下難見面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認為,今年首5個月嬰兒出生數目下跌,與年輕夫婦移民有關(見另稿)。另一原因是跨境婚姻,稱過去10年每年婚姻登記有約三分之一為跨境婚姻,惟最近兩年多因疫情關係,不少跨境婚姻夫婦分隔兩地難以見面,「影響數以十萬計家庭」,建議政府盡快爭取兩地通關。
政府稱2015年已研對策 近年制定多項家庭友善措施
政府發言人說,政府於2015年發表的《人口政策——策略與措施》報告中,已研究應對出生率下降,稱單靠財政誘因難以有效提升夫婦生育意欲。政府近年制定多項家庭友善措施,包括增加薪俸稅子女免稅額及學生學習恆常津貼,以支援家長養育子女;增加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名額及加強課餘託管服務措施;實施5天法定侍產假;以及廣泛推廣家庭友善僱傭措施,鼓勵僱主採納「以僱員為本」的良好人事管理方法,協助僱員兼顧工作和家庭責任。
上半年5000人出生42天後登記
另外,就第五波疫情下大量嬰兒出生登記手續延遲辦理,入境處表示,今年1至6月共有5047人在出生42天後才辦理出生登記,如嬰兒未能按時辦理出生登記,該處會因應申請人情G彈性處理。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