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賢認難速減上樓時間 將建更高過渡房
【明報專訊】今年首季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升至6.1年,房屋局長何永賢昨在商台《政經星期六》承認,難期望一下子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將優化過渡房屋,包括將過渡房屋興建得更高;並利用組裝合成法等科技加快建屋,同時會在個別項目推行提前上樓。她補充,若市民獲安排入住設施延後建成的公屋,將考慮提供短期交通路線等支援。
設施延後公屋 擬短期交通支援
何永賢將公屋輪候比作巨大恐龍,要拉停並防止牠向前行同時令牠扭頭的過程非常用力,不能期待一下子就做到。她形容,當恐龍掉頭後,如同公屋輪候時間亦會慢慢回落。她補充,「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會在今屆政府上任100日內提交初步加快興建公營房屋的建議,以向社會交代。
至於上屆政府提出的過渡房政策,何認為屬好想法,並正思考優化空間及未來發展模式,又期望未來5年做得更好。她以啟德防疫設施為例,該項目在4個月興建備有升降機的4層建築,讓當局明白可於短時間興建較多層數的項目,惟需同時顧及成本。
覓地方面,她認為政府過往在覓地存有爭拗,認為過去覓得的土地不足夠。她說會積極善用建築師身分及以往在建築署興建防疫設施的經驗,加快本港房屋建成,包括採用興建及設計合約模式,促進廠房和地盤同步工作,例如興建地基同時設計上蓋等。至於能加快多少,她說每個地盤具體情G都不同,存不同限制,會與團隊到每個地盤了解。
置業階梯方面,當談及未來公營房屋單位面積會否限制最少達280平方呎,何永賢稱未來公營房屋項目會減少細單位,但不會完全停建,為買家保留選擇空間,並持續留意市場反應。她亦指出,對於居住環境惡劣的市民,提前上樓屬好事,即使屋h配套未完善,但一般預計入伙數個月後便能完成,房屋局會與其他政策局協調,研究是否能提供短期公共交通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