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7.16
    星期六

安倍遇刺令關係浮面 自民黨政教互惠反噬
日右翼拉攏統一教 禁忌成焦點

[2022.07.16] 發表
安倍晉三在奈良市街頭演說期間遇刺,堪稱二戰以來日本最嚴重政治暴力事件。日本東京周五有民眾繼續到自民黨總部,向安倍晉三獻花。(路透社)
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的日本分會會長田中富廣(圖)周一在東京召開記者會,回應刺殺安倍的槍手就其母親沉迷該教的指控。(路透社)
日韓均有大批信眾的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以舉辦集體婚禮而聞名。圖為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2012年在韓國加平郡舉行集體婚禮。(路透社)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堪稱二戰以來日本最嚴重政治暴力事件,動機尤惹關注。有專家指出,疑兇的供詞令安倍所屬的自民黨與新興宗教組織「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統一教)長年的密切關係由禁忌變成焦點,亦令輿論關注政黨與宗教組織為利益互助所帶來的問題。

上周五(8日)安倍在奈良市街頭演說期間,遭曾任職海上自衛隊的無業男子山上徹也以自製手槍射殺。多間日本傳媒其後引述調查人員報道,山上供稱對母親沉迷於「某宗教組織」並大量捐款導致破產感不滿,因安倍與該組織關係密切而動殺機,及後傳媒提到該組織就是統一教。統一教日本分會會長田中富廣周一(11日)強調,安倍雖支持該會理念,但並非成員,惟自民黨與統一教的密切關係可說是日本政界的公開秘密。

統一教由朝鮮農戶出身的文鮮明於1954年創立,以消除人類原罪、創建神的理想世界為宗旨。教會於1950年代末期初到日本宣教之際,獲當時的自民黨幹事長岸信介(即安倍晉三外公)支持,被視為統一教成功扎根日本、並擴展至美國等地的關鍵,而統一教於1968年在日本創立反共產主義組織「國際戰勝共產主義聯合」(國際勝共聯合)以來,與日本右翼政客往來就更加密切。日本傳媒「現代Business」更引述有關係的人士形容,一些與安倍關係密切的參議員等同「被統一教包養」,而統一教幹部亦豪言:「只要有我們的票,自民黨的議員便可當選。」

政黨難與民接觸 教派助選如獲「鐵票」

神田外語大學日本政治專家霍爾(Jeffery Hall)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指,統一教冷戰時期被自民黨視為反共的可靠盟友,雙方此後合作至今。儘管統一教否認有向自民黨捐款,但基於日本選舉法規令政黨較難與選民接觸,如政黨受宗教組織支持,獲得「鐵票」與助選人員等協助,對於選情舉足輕重。

新潮社旗下刊物2017年已披露,安倍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統一教從中牽線,令兩人建立緊密信賴關係,被指是促成美日同盟加強關係的基礎。至去年9月,安倍以錄影方式在統一教相關組織全球和平聯合會(UPF)主辦的活動中,再與特朗普等政要分別致詞,談及「必須阻止霸權主義國家強行改變世界現况」等,掀起爭議。非主流政黨NHK黨幹事長黑川敦彥上月出席日本放送協會(NHK)的政論節目時,便就安倍發言一事,質疑自民黨受外國宗教勢力影響,已非為日本國民服務,要求該黨幹事長茂木敏充解釋。

自民黨與統一教的友好關係亦疑衍生社會問題。統一教的日本分支長年被指涉及「靈感商法」(即以所謂通靈能力推銷商品或詐騙斂財),藉由向民眾出售「消除先人罪孽」的花瓶、裝飾品、高麗參精華等產品,甚至強迫信眾捐獻等手段為本部籌募資金,涉及金額達每月100億日圓,雖然統一教宣稱,自2009年起已停止向信徒違法推銷或強制捐獻,但受害者仍不絕。

律師海渡雄一去年在一宗指控安倍派(註:當年稱為細田派)大老世耕弘成,在任職經濟產業大臣時打壓學者談論自民黨與統一教關係的訴訟中,便在訟書中力陳統一教長年與自民黨勢力友好,雙方關係至安倍兩度執政期間強化。統一教除了向教友推舉自民黨參選人等選舉支援外,2015年安倍政府推動安保法,掀起SEALDs等學生團體大力反對之際,統一教亦派出大學生游說團隊與之抗衡。統一教旗下組織「世界戰略綜合研究所」所長阿部正壽更在著作中強調「必須建立以安倍晉三為中心的保守政權」,形容安倍是「天選之人」。

自民黨勢力亦投桃報李,以安倍為首的國會以至地方議員不時為統一教的大型活動發賀詞或親身到場演說,統一教旗下刊物《世界思想》亦多次獲准在封面採用時任首相安倍的肖像,儼如對教會的權威背書。此外,統一教因捲入靈感商法等問題,自1990年代起曾多番向文部科學省申請改名「洗底」,雖屢遭負責宗教事務的文化廳以教會實體未有改變為由拒絕,但至2015年卻疑在與統一教關係友好的時任文科相下村博文(安倍/細田派大老)施壓下獲批。雖然有民間組織曾就自民黨與統一教過從甚密,質疑違反憲法中政教分離的原則,要求斷絕箇中關係,但未獲自民黨回應。

協助受害者追討、致力杜絕靈感商法的組織「全國靈感商法對策律師網絡」周二(12日)舉行記者會,指出雖然刺殺安倍一事屬不可接受的卑劣行為,但如疑犯對統一教致其家庭破裂的指控屬實,其對統一教的憤恨亦令人同情,呼籲政客正視,「以往30年間,政府與執政黨所屬的政客對統一教破壞家庭的活動袖手旁觀。今次事件令人再次反思社會應該如何面對相關問題」。

明報記者

更多國際要聞
美眾議院通過兩項保護墮胎權法案
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兩項保護墮胎權的法案,回應聯邦最高法院上月推翻保障婦女墮胎權的「羅訴韋德案」判例。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表示:「本次... 詳情
歐洲安全及合作組織(OSCE)周四(14日)發表報告,指俄軍在烏克蘭的暴行模式符合反人類罪條件。報告提到專家在烏克蘭基輔市郊城鎮布查發現酷刑... 詳情
【明報專訊】歐洲多國持續受熱浪侵襲,其中英國下星期可能出現異常及破紀錄的高溫。 氣象局預測,下星期一至二有一半機會首次突破攝氏40度,... 詳情
已流亡出國的斯里蘭卡總統戈塔巴雅周四(14日)正式辭任總統,昨日獲國會議長接納,是該國1978年新憲法頒布以來首次有總統辭職。國會今(16日... 詳情
中美角力又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演。安理會正辯論是否將聯合國駐海地政治特派團「聯合國海地綜合辦事處」(BINUH)周五晚屆滿的任期延長。聯合國秘書...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