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重建 環團倡老榕樹留原地 指符古樹條件屬地標 憂移植致傷害
【明報專訊】市建局早前公布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重建項目,建議佔用賈炳達道公園內部分土地,以重置侯王道和衙前塱道之間的公用設施,需要砍伐大量樹木。長春社根據市建局提交城規會的資料,發現重建地盤內共有129棵樹,當中97棵需砍伐,22棵移植,10棵正研究原址保留或移植;報告亦指李基紀念醫局內有一棵樹齡估計逾60年的細葉榕,建議移植。長春社指該棵細葉榕符合被評為古樹的條件,與尖沙嘴彌敦道33棵榕樹相比毫不遜色,加上該樹與醫局同樣為區內地標,認為與其花巨款移植,原址保留更能為日後新落成的社區「說故事」。
樹齡逾60 種於李基醫局內
市建局表示,李基紀念醫局內的大樹所在位置,正處於連接北面地盤擬建的政府綜合大樓至主地盤的行人天橋走線。有鑑於大樹的壯健形態,項目的初步設計已建議保留,並將其移植到合適位置,包括擬議的綠化行人步道或市集廣場。該項設計可將大樹融入擬建的綠化空間,成為園境的一部分。待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發展計劃草圖後,市建局會委聘樹木顧問詳細研究該樹狀G,並根據發展局的樹木保育或移植技術通告制訂合適措施。
發展局:倘移除移植須獲批
發展局回覆稱,雖然該細葉榕沒有列入「古樹名木」登記冊,但根據市建局資料,該樹胸徑超過1米,符合發展局頒布的「樹木風險評估及管理安排指引」內所述「具特別價值樹木」的準則,如要移除或移植,須經樹木管理部門審批。
胸徑1.4米 可比躟R大道古樹群
長春社表示,九龍城舊區行人路的樹木不多,大樹更少,李基紀念醫局內的一棵細葉榕因長期不受干擾,符合古樹名木6項條件中的3項,包括具有文化、歷史或重要紀念意義,樹大,樹形出眾。長春社總監蘇國賢稱,該大樹的健康及結構理想,胸徑達1.4米,高約12米,樹冠直徑約18米,與彌敦道躟R大道兩旁的榕樹群比較毫不遜色。他說躟R大道兩旁現存33棵古樹,當中只有8棵的胸徑較李基紀念醫局內的細葉榕大。
巿建局的報告建議移植李基紀念醫局內的大樹,但又指移植的適宜程度為低,蘇國賢擔心大樹會被移除。他說,即使大樹最終獲移植,但並非處理大樹的最佳方式,尤其是榕樹,「榕樹的樹根伸展幅度隨時較滴水線(樹冠直徑)長兩至三倍,若要移植需要切斷大量樹根,對於樹木本身是傷害,樹木移植後往往難以回復舊觀」(見另稿)。
全港首社區醫局 環團倡留原址
市建局:僅石碑牌匾較具歷史價值
至於李基紀念醫局,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翻查政府歷史檔史及文獻,顯示它當年由九龍城街坊福利會提議興建,建築費13.5萬元,當中7萬元由時任九龍城區街坊福利會監事長李耀祥捐出,為紀念他的父親李基而命名,而位於青龍頭的二級歷史建築「龍圃花園」亦是已故華人社區領袖及慈善家李耀祥所建。
李少文說,李基紀念醫局是全港首間由街坊福利會設立的社區醫療設施,認為有重要的社會價值,應原址保留整幢建築物,令其本身及內堛漲h棵大樹亦得以保留。根據重建項目東面地盤擬建樓高只有40米,剩餘地積比轉移至主地盤,令其樓高達160米,李少文認為市建局應重新分配兩個地盤之間的地積比,或減少東面地盤的廣場面積,相信要原址保留醫局並非難事。
市建局回應稱,已聘請保育建築師就李基紀念醫局作初步評估,結果顯示建築物的建築特色評價不高,當中只有奠基石及牌匾較具歷史價值,待項目獲批准後,市建局將會根據保育建築師的建議制定合適方案。
明報記者 馬耀森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