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道fact check反修例資訊獲獎 營運資金全靠公眾
【明報專訊】2015年成立的「傳真社」曾發表多個系列調查報道,當中包括追蹤及監察台山核電站安全問題,揭發核電站關鍵組件在測試時破裂;機場新空管系統啟用首月錯誤偵測航機逾80次。反修例事件中,曾有傳8.31太子站有被捕者離世,傳真社事後尋回被指離世的人,證實各人均在清醒狀態下被送往醫院或警署。報道獲得亞洲出版業協會2020年度「卓越調查報道獎」,而《追擊反修例風波的假資訊》同年亦獲亞洲出版業協會「公共服務新聞大獎」。
傳真社在網頁簡介稱,資金百分百來自公眾,所有款項用作調查記者薪酬、辦公室租金和設備、調查費用及其他營運開支,不受任何政治或商業壓力左右,並說有逾九成本港新聞機構,以及部分海外新聞機構如BBC、路透社、Financial Times 等成為傳真社的媒體用戶,獲授權採用及報道其採訪內容。
前員工陳朗昇:工作性質辛苦
記協主席陳朗昇曾於傳真社工作,憶述當時由報館轉職,因入行時有參與調查報道,當時已有一定年資故獲聘。他說工作內容不便透露,但工作性質辛苦,時要通宵,於傳真社工作期間,血糖飈高又長白髮,形容「人老了很多」,但他認為問題不大,因當時仍想於傳真社工作。他指出傳真社作為全港首間開宗名義以偵查報道起家的媒體,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報道,記者已歷年克盡己責,做好傳媒角色,指出香港需要這些傳媒機構,可惜類似傳真社的媒體不會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