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破千萬 迎最難就業季
經濟放緩 封控嚴格 企業裁員
迄今最嚴重的一輪新冠疫情,讓內地本就放緩的經濟再受衝擊。各地採取的嚴格封控措施迫使企業和工廠停擺,連「北上廣深」這些經濟中心亦難倖免。疫情擾攘下,工作機會驟減讓即將走出校門的千萬應屆高校畢業生面臨就業困境,曾經熱門的互聯網、教育培訓、房地產等行業近期頻傳裁員,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大軍被迫返鄉。勞動力市場顯現疲軟,即使政府近日頻頻出招穩就業,但當下就業形勢難言樂觀。明報記者 王聖辰
薪金期望降低 升學迴避失業
伴隨逐年擴招,2022年內地高校畢業生將達創紀錄的1076萬人,但今年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預期新增就業僅有1100萬人,意味着通常只佔城鎮新增就業一半的應屆畢業生群體不可能盡數搵到工。怎樣幫助新增的千萬人就業,是政府的重點工作。
官方早前發文表示,截至4月17日大學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為23.61%,換算下來只有約254萬人,且「去向落實率」不同於傳統概念的「就業率」,其包括協議就業率、靈活就業率、創業率和升學率等。據智聯招聘對1.8萬名高校應屆畢業生所作調查,截至4月僅有15.4%人簽約合適工作,但數據並未計入約80萬準備回國就業的「海歸」留學生。
就業形勢嚴峻,亦反映在應屆生對薪金的期望。智聯招聘調查顯示,2021年應屆生平均簽約月薪為7395元(人民幣,下同),但今年已降至6507元。另外,今年選擇直接就業的應屆生僅佔50.4%,即有超過500萬畢業生正以繼續升學、彈性就業等方式「迴避」失業危機。
科網教培房地產業大裁員
另一方面,內地多家網企頻傳裁員消息。Business Insider早前稱, 過去數月幾家內地主要科技公司已陸續裁員數千人。《華爾街日報》報道,阿里、騰訊、京東、滴滴等巨頭均計劃今年裁撤上千人。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預測,阿里最終或裁減總員工數超過15%,即約39,000人。新浪網、Tech星球等引述業內消息,小紅書、美團、虎牙、鬥魚、嗶哩嗶哩等知名企業相繼出現最高達兩成的裁員。儘管網企每年都有所謂「業務優化」的裁員慣例,但兩成甚或更高的減員比例屬過往罕見。
拉勾招聘數據研究院統計,2021年11月起員工超過2000人的網企人才需求指數整體下降了26%。「前程無憂」數據顯示,網企2022年校招崗位需求總數較2021年縮減15%至20%,反而快速消費、汽車等傳統行業同期仍錄得增幅。
除了頻傳裁員的互聯網行業外,近期教育培訓及房地產行業亦有大量從業者回流人才市場。智聯招聘調研報告指出,一半受訪者認為教育培訓、房地產、互聯網等三大領域近期受裁員風波影響最大。恒生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認為,這些行業大幅裁員,與2021年後中國疫情防控嚴格,官方對宏觀刺激政策克制,同期又疊加了房地產去槓桿和科技行業監管等不無關係。
任職於某知名網企資深IT程序員的張成卓(化名)告訴本報記者,他聽聞業內有家公司今年新招了一批應屆生,但還未正式返工就幾乎都被辭退,「據說是招來頂替裁員名額的,好保全老員工」。他所在公司雖待遇優厚,但以「員工過35歲就被裁」著稱,現年31歲的他也在部署考取公務員或是跳槽到外企,「這地方到了年紀就得走人,不是我想留就能留下」。
開工不足 農民工返鄉
另一個就業壓力來源,是佔城鎮新增就業比例三分之一的農民工群體。集中於製造和建築等體力勞動行業的約2.8億農民工,雖然是中國經濟建設的支柱,但這一群體通常收入微薄,缺乏社福保障,因欠缺技能最容易失業。疫情之下,因製造業、服務業等行業開工不足,農民工進城謀生的意欲也不斷低走。2020年已有520萬農民工選擇返鄉,2021年內地疫情相對和緩,亦有170萬人滯留農村。以重慶為例,官方公布2021年當地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下降1.7%,在鄉鎮就近就業的農民工反而增長13.4%。
國務院出招穩就業
促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
為扭轉失業率高企、填補就業缺口,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日宣布,要以放失業補助和落實退稅的方式,促進包括農民工在內的不同群體就業。據新華社報道,當局今年為失業補貼提供約617億元的撥款。4月6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餐飲、零售、旅遊等特困行業,實行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費政策。早在2月,國家發改委已再次將承諾不解僱員工的小型服務業商戶所繳納失業險費用的退還比例,從2021年的60%提高到90%,而去年度當局對服務業的減稅降費已超過6100億元。
而就在13日,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部署一系列重要舉措,要求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包括穩定擴大國企招聘規模、拓寬基層就業空間、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穩定公共部門崗位規模等,提供一系列幫扶措施。但是否能夠奏效,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