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小錦囊
【明報專訊】徐志摩(1897-1931),是民國時期出色的詩人,後因飛機失事遇難。他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是〈再別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民間將蜈蚣等5種有毒動物合稱「五毒」,徐志摩的散文詩〈毒藥〉,提及蛇、蠍子和蜈蚣,是對黑暗環境的哀歌。
■節錄
今天不是我歌唱的日子,我口邊涎着獰惡的微笑,不是我說笑的日子。我胸懷間插着發冷光的利刃;
相信我,我的思想是惡毒的因為這世界是惡毒的,我的靈魂是黑暗的因為太陽已經滅絕了光彩,我的聲調是像墳堆裏的夜鴞因為人間已經殺盡了一切的和諧,我的口音像是冤鬼責問他的仇人因為一切的恩已經讓路給一切的怨;
但是相信我,真理是在我的話裏雖則我的話像是毒藥,真理是永遠不含糊的雖則我的話裏彷彿有兩頭蛇的舌,蠍子的尾尖,蜈松的觸鬚;只因為我的心裏充滿着比毒藥更強烈,比咒詛更狠毒,比火焰更猖狂,比死更深奧的不忍心與憐憫心與愛心,所以我說的話是毒性的,咒詛的,燎灼的,虛無的……
——節錄自徐志摩〈毒藥〉
■學一學
散文詩
徐志摩面對世界失去了光明,充斥着暴力、罪惡、血腥,感愛恨交織,以兩頭蛇、蠍子、利刃、咒詛、夜鴞等陰森的元素表現,字裏行間看出他的亢躁不安。
〈毒藥〉是一首散文詩,何謂散文詩呢?形式很散文,骨子裏很詩,亦有「分段詩」之稱。散文詩源於西方,有學者譬喻散文如走路,較有目的,着重說理分析;詩如舞蹈,跳躍聯想,表現抽象的情緒。散文詩介乎兩者之間,可理解為有詩意的散文,既以散文的句子寫成,讀的時候又能感受充沛的情感,在腦海中浮現無限的畫面感。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生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