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小吸管 大問題
【明報專訊】■文:麥曉帆
近年,小小的塑膠吸管突然受到了大家的冷遇,例如,很多餐廳在顧客購買冷飲時,都不會主動附上塑膠吸管;同時,市面上又出現了很多金屬製作的吸管以供購買,讓大家可以攜帶出外,重複使用。塑膠吸管想啊想,怎麼都想不通,於是,它便跑去請教自己的老祖宗——麥稈。
麥稈摸了摸自己的大鬍子,慢慢地說:「這個啊,先讓我從吸管的起源談起吧!」
原來,在人類很早期的時候,就已經懂得使用吸管來吸取飲料了!最初,當容易塑形的塑膠材料還沒出現的時候,大家都是使用天然的中空麥稈。吸管可以用來吸水的原理很簡單,是利用了氣壓的差異來實現的,在普通的大氣壓環境下,把吸管的一端放進液體中,然後用嘴巴在另一端用力吸,當空氣被抽走的時候,吸管內成為了低氣壓區,高氣壓向低氣壓的區域推進,就會自然地把液體送到嘴巴裏啦!
隨着人類科技的進步,麥稈吸管都被塑膠製的吸管所代替,塑膠吸管因為便宜,所以幾乎都會隨飲料附送,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用完即棄,方便得很……
塑膠吸管問:「既然我那麼受歡迎,大家現在又為什麼要嫌棄我呢?」
麥稈語重深長地說:「那是因為人們的環保意識愈來愈重啊!」原來,塑膠吸管和其他的塑膠製品一樣,被丟棄後分解的時間都是非常長的,大自然分解一支塑膠吸管,可要用上400至500年的時間呢!而且,有些在海洋中飄浮的塑膠管,被海洋生物吞入肚子裏之後,會讓牠們生病,甚至死亡!有調查顯示,僅僅在香港,每人每周平均會丟棄5支塑膠吸管,每年全香港所使用的塑膠吸管,差不多有14億支!這樣子下去對世界的生態都是有害無益的。」
「雖然要禁止所有塑膠製品的使用並不容易,但在生活中杜絕使用塑膠吸管並不困難呢!」麥稈說,「我們可以不要求餐廳隨冷料附上吸管,直接拿起杯子來喝,又或者自行攜帶可重用的吸管,響應環保呢!」
塑膠吸管聽了,雖然很贊同,但又對大家不再喜歡自己,感到有點兒失落。麥稈安慰它道:「沒關係的,時代一直在進步,就算你快要退休了,大家都不會忘記你曾為人類作出過的貢獻啊!」
■想一想
?你平均每星期使用多少塑膠製品?試數一數。
?試試寫一封信給塑膠吸管,讓它高興起來!
■學一學
冷遇:指人受到冷漠的待遇
語重深長:指說話時真誠的語氣
有害無益:形容某事物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生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