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試題:參考答案
【明報專訊】(1) B
(2) A
(3a) 根據資料,香港市民以互聯網為最信任的新聞渠道的比例大幅上升,對電視、電台及報紙等傳統媒體的信任程度則有下降趨勢。
2016年4月,只有13%受訪者選擇互聯網為最信任的新聞渠道,在電視、電台、報紙及互聯網4個選項中比例屬最低。2018年4月,市民認為互聯網的可信度首次高於報紙,達17.4%,較報紙高3.1個百分點。至2019年8月,相關比例更上升至31%,較2016年4月上升18個百分點,首次成為市民最信任的新聞渠道。雖然選擇「互聯網」的比例於2021年3月跌至29.6%,但比例仍屬最高,這反映香港人近年認為互聯網是較可信的新聞渠道。
另一方面,市民對電視、電台及報紙的信任程度呈下降趨勢,當中電視的跌幅最大。2016年4月,有39.2%選擇電視為最信任的新聞渠道,至2021年3月,相關比例下降至25.7%,減少13.5個百分點。
(3b) 「假資訊」的傳播可能會對公共衛生帶來負面影響。根據圖2,52.6%受訪者表示「有時」或「經常」接收到有關新冠疫情防護措施的虛假資訊。資料亦顯示,白宮政府官員曾展示facebook旗下社交平台分析工具CrowdTangle的數據,顯示疫苗不實資訊急增;美國醫務總監默西亦警告不實資訊是對公共衛生的嚴重威脅。傳播假資訊可能導致市民誤解公共衛生資訊,如減低市民接種疫苗的意欲或面對疫情時採取錯誤的預防措施,導致公共衛生問題惡化。
(4) 在防止假資訊傳播上,政府可扮演領導者、監察者及教育者的角色。
領導者方面,根據資料,政務司長李家超指出政府正就如何處理假信息做法律研究,並會以不同方法聆聽意見。政府可透過領導者的角色,就防止假資訊傳播議題做研究,並透過公眾諮詢等方式了解社會不同的意見,與不同持份者如新聞業界、社交平台機構等討論,以平衡各方意見的方向研究政策,防止假資訊傳播。
監察者方面,不實資訊可能構成公共衛生危機,如資料提及有美國官員表示社交平台防範惡劣資訊傳播的工作不足。資料亦提及民建聯提倡在符合《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規定下訂立《網上虛假資訊法》,以免假資訊流傳影響公共利益等。政府可就相關議題研究立法,並透過執法,以監察者的角色,防止假資訊傳播。
教育者方面,由於資訊傳播問題涉及言論與新聞自由,爭議較大。根據資料,香港記者協會表示,若以行政、立法手段強行干預「假資訊」傳播問題,只會適得其反;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亦指出,政府作為受新聞監督的一方卻立法規管新聞,有角色衝突。政府可擔演教育者的角色,於中小學加強資訊素養教育,教導學生如何查證資訊及負責任地分享資訊,減少假資訊傳播。
[智學公民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