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新課本 港英負面史「拆細」詳述 專章談歧視政策 教師:與昔表述相若
【明報專訊】初中歷史科新課程本學年推展至中二,本報發現新書談港英政府早期管治時(1842年至19世紀末),港英政府負面描述的相關課文比舊書詳盡,包括分拆新章節敘述當時英國指示港府決策、港督擁極大權力、高官議員幾乎由英人擔任等;有新書亦增加篇幅列舉港英政府早期歧視華人的措施。不過新書亦正面評價港英政府,例如奠定本港法治基礎、確立日後政府架構。有歷史科教師稱,過往一直教授相關內容,新書則將有關部分「拆細」,而內容客觀,「不覺得表述上有額外的事加上去」。
明報記者 黃焯謙
教局:架構不同 比較無意義
教育局回覆稱,新課程無論在課程設計、組織和架構,以至學習內容與舊課程均有不同,故「將新舊版課本作片面的比較毫無意義」。局方指,課本送審過程中當局按課程宗旨和目標,給予出版社專業優化建議,惟具體課文內容、文句、圖片以至版面編排等修訂,全由出版社自行決定。
今年兩間出版社按新課程推出的中二歷史書,均新增章節講述早期港英管治特色(見表)。其中齡記出版有限公司《新漫遊世界史》(2下)提出4要點,橫跨4頁,涉英國直接指示港府決策;港督擁有極大權力,「所有官員和平民必須服從他的命令」;英國人壟斷管治,港督和主要官員一律是英人等。舊課本則僅以百多字篇幅指「總督獨攬大權」;議員高官由外籍人士擔任,華人無參政權等。
歧視措施 舊書僅提華人不可住半山
該書新增兩條有關早期殖民管治「歷史資料題」,其一名為「港督是上帝?」題目提供3項資料分別指《英皇制誥》確立港督各種職權;前港督軒尼詩曾要求解禁華人出入博物館和圖書館,但遭拒絕;以及前港督葛量洪稱在英國殖民地「總督權力僅次於上帝」。題目問學生港督有何權力、是否認同葛量洪對港督地位評價等。
另一新書、雅集出版有限公司《歷史旅程─新課題系列》(二下)涉港英早期管治內容同有類似改動,該書亦增篇幅談當局對華人的高壓政策,包括實行嚴格監控,警察可隨時搜查華人住宅,逮捕可疑華人;法院審案持雙重標準,歐籍人士多獲包庇輕判,華人則判刑較重;訂明華人出入公共場所限制等。舊書談歧視措施時僅提一例,指太平山頂一帶劃為非華人住宅區,沒有港督特准的華人不得居住。
增正面評價:確立政法制度
不過該書同時新增內容,正面評價港英政府,指其以港督為核心領導,設議政局及定例局,確立日後港府架構雛形;英治下香港設獨立司法機關、陪審團可參與審訊,為現代香港法治奠下基礎。雅集回覆本報查詢稱,教科書按教育局課程指引編寫,不便評論個別課綱內容。
教師:一向正負兩邊都講
歷史科教師張往說,以往教師教授港英政府早期管治時,「兩邊都講,高壓或懷柔、(港府)吸納少數華人精英,這些課程內容老生常談」,新書只是將內容仔細分拆。他覺得新版內容「大體上可以,用不同角度去看,亦嘗試講現時(法治、政治)制度亦源於當年殖民政府建立」;「事實當然是大部分(官員及議員)屬委任、由英國人擔任,這講法無不妥」。
教育局稱,歷史教育宗旨之一是使學生學習以公正持平、設身處地的態度,從不同角度審視過去發生的事件。局方稱,出版社應確保課本內容及選材符合課程宗旨和目標,敘述歷史事件時應採取客觀、持平及專業態度,及提供不同角度;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