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省錢有需求 櫃輪體積近物理極限
蘇伊士運河建於19世紀,今次被排水量達22萬噸的新式超大型貨櫃輪「長賜」號擱淺癱瘓,令人關注到近幾十年造船業不斷競逐興建愈來愈大的貨輪,以及基建能否配合。專家指出,貨櫃輪愈來愈大,環保和省錢是最大誘因,但現時的貨櫃輪體積已接近物理極限,控制上亦有很多難處,很多港口更無法應付,今次事件是反思是否「大就是好」的好時機。
自1990年代全球貿易蓬勃發展以來,造船業便一直設計愈來愈大型的貨櫃輪應付需求,過去25年來,最大貨櫃輪的體積紀錄就增加了3倍。目前全球頂尖的超大型貨櫃輪可以運載2.4萬個20呎標準貨櫃,如果用單層列車運載,車長可達144公里。
德國貨櫃運輸公司Hapag-Lloyd總裁詹森(Rolf Habben Jansen)說,「長賜」號在蘇伊士運河擱淺只是一次不幸事故,與普通貨櫃輪比較,大型貨櫃輪更加有效率和環保,它們的能源效益較列車運輸高2.5倍,更比貨車高7倍。
但《金融時報》指出,大型貨櫃輪的體積已達到物理極限,因為高疊的貨櫃令船身更易因強風受影響,闊大的船身亦令在狹窄地方(如港口和運河)控制時更難,且超大型貨櫃輪能夠靠泊的港口較少,而在大港靠泊的較高昂費用,也可能抵消了使用大船所節省的成本。
在今次意外之前,業界都開始轉向。報道引述造船業資料顯示,船公司正傾向採用可裝載1.5萬個貨櫃的中型貨櫃輪。(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