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3.18
    星期四

新聞有常識:「Zoom疲勞」現象

[2021.03.18] 發表
網上學習會看見樣子,有研究指人被注視時會形成壓力。(路透社)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上網課的時候,你曾經感受到壓力嗎?最近有研究指出,利用視像會議平台互動,如學習和工作,都會令人感到壓力,是什麼原因呢?

■熱門新聞節錄

視像平台影響心理

過去一年新冠病毒疫情改變許多人的工作和學習模式,不少人被迫在家用Zoom軟件開會、教學或上課。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員就此研究,發現每天花幾小時在視像會議平台,會致「Zoom疲勞」(Zoom fatigue),令人感到很大壓力。

史丹福大學虛擬人類互動實驗室(VHIL)創辦主任拜倫森(Jeremy Bailenson)分析了數小時花在Zoom等視像平台對心理造成的影響,發現4個原因導致「Zoom疲勞」及提出應對方法。他指出,第一個原因是過多近距離的眼神接觸會令人緊張,因被注視或聆聽的壓力會引起焦慮;二是在視像對話中不斷看到自己的臉,會增加自我評價,對自己更挑剔,形成壓力;三是視像會議迫使人們坐下來,大大減低移動性,拜倫森指有研究顯示,當人們走動時,他們的認知表現較好;四是視像會議難以看到對方肢體語言,所以需要做出更大的動作或手勢,將信息傳給對方,如誇張地點頭或豎起拇指,這增加「認知負擔」,令人疲累。

拜倫森建議幾個解決辦法,包括縮小視窗尺寸,令其他人的臉部不會太近;使用隱藏自己影像的按鈕,以照片取代;在長時間會議中,讓自己有一個「純語音」的休息時間,關掉鏡頭,離開屏幕。該研究刊登在Technology, Mind and Behavior期刊。

◆新聞常識 Q&A

◆視像會議平台

利用電子軟件,將不同地方的人通過視像形式連繫、溝通的方式,視像會議平台除了用作開會、教學,也會設有文件收發、文字回應等不同功能。視像會議平台包括Zoom、Skype、Google Duo、BlueJeans等,這些軟件提供同時多人參與會議的功能。

Q: 視像會議一定要「視像」嗎?

A: 不是。視乎不同會議自訂的規則,但視像會議軟件一般設有可關閉影像功能,意思是不用「視像」,只通過語音聆聽、表達。

◆焦慮

焦慮是人的情緒之一,就像快樂、傷心。如果面對事情時出現擔心害怕、驚慌、恐懼、緊張等心情,便屬焦慮的感覺,屬正常的情緒反應。合理的焦慮可以保障人身安全(例如擔心危險而不做某些行為)、成為動力(例如擔心未能升班而用功學習),但過多的焦慮——沒有危機的情形下持續不合理擔心,便會影響生活,如個人的情緒健康、社交、學習等,例如會因過度擔心反而未能好好,甚至逃避學習。

Q: 怎樣才是焦慮的表現?

A: 焦慮的時候,身體反應、想法及行為上會有變化,例如會心跳加速、肌肉繃緊;認為會有不幸、不好的事情發生,而且後果嚴重;不想面對會令自己擔心成真的場景等。

◆認知表現

「認知」是心理學的概念,它是人類通過不同方式,例如知覺、想像、判斷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例如看見一個人面帶愁容流淚,會判斷到對方正經歷不愉快的事表達傷心的情緒,便是其中一種認知表現。認知可幫助人類指認、分類、記憶、形成概念等,有良好認知功能的人,更能妥善處理日常任務,例如與人溝通、通過推理解決問題等。

Q: 認知能力每個人都一樣嗎?

A: 不是。每人的大腦狀况不一樣,如大腦曾受損、受到精神疾病影響、隨年紀而大腦功能退化都會影響認知能力。

◆肢體語言

表達情感、想法除了用說話,也可通過身體的動作、行為表示,稱為肢體語言。例如開心時會蹦蹦跳、傷心時會落淚,或看見朋友傷心時會輕輕擁抱給予安慰等都是肢體語言,是表達情感、與人溝通方式的一種。

Q: 肢體語言有什麼好處?

A: 肢體語言是輔助語言表達,更能有效表達情感。

■填填看

你用Zoom或其他視像軟件時有遇過文中提及的情形嗎?填一填,並想想有這樣反應的原因。

1. 我(想 / 不想)別人看見我的臉,我覺得別人看見我的臉(沒有什麼問題 / 很不自在),因為 _________

2. 我(喜歡 / 不喜歡)在網上與人有近距離的眼神接觸,這樣會令我感到(緊張 / 自在),因為__________

3. 視像上課要「坐定定」,這方式和在學校上課(有 / 沒有)分別,讓我覺得________,因為_______

■想一想

你曾經因為視像上課而感到壓力嗎?如有,這些壓力令你的感受及行為出現什麼變化,後來有沒有改善呢?

●從上文中找出答案填寫

■Mind map:「Zoom疲勞」的現象(圖)

◆健康與生活

→ 學習模式改變

?__A__:例Zoom、Google Duo

→ Zoom疲勞

?過多__B__眼神接觸

? 經常看見____C____的臉

?迫使人們坐下來

? 難以看到對方____D____

◆了解世界與認識資訊年代

→ 美國

?史丹福大學虛擬人類互動實驗室研究

→ Technology, Mind and Behavior期刊解決辦法

?____E____視窗尺寸

? __F___自己影像

?長時間會議中爭取小休時間

■常識站

心理學

 研究人類行為及心智發展、歷程的學科。通過觀察研究人類的行為、心理狀態,再加以分析,可用來描述、解釋、預測、控制與應用在人類各行為表現上。

■想一想

不論在網上還是在現實中,與人相處時你會感到壓力嗎?為什麼?

你喜歡網上上課還是回學校上課呢?為什麼?

■關鍵詞

眼神接觸 eye contact

焦慮 anxiety

壓力 pressure

肢體語言 body language

認知 cognition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答案見另文)

文:鄭惠霞

圖:路透社

[常識天下 第209期]

更多教育
世界幹什麼:日本漫畫《鬼滅之刃》
【明報專訊】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期間,人們有更多時間留在家中,會看書、打遊戲機、看電影……還有,看漫畫。  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表示,... 詳情
時光之旅:1685年3月21日——音樂之父巴哈誕生
【明報專訊】1685年3月21日,「音樂之父」巴哈(Bach)出生於音樂世家。他自小受家族薰陶學習音樂,所以小時候已是頗有名的小提琴家及風琴... 詳情
今期流行:人性化機械人
【明報專訊】今時今日,我們的生活已跟機械密不可分,由踏出家門,乘搭的電梯已屬於機械。16世紀,人類從人體構造中得到啟發,逐漸發明機械裝置,直... 詳情
意見調查:
【明報專訊】看完今期《常識天下》,我想跟編輯部說: 1. 今期我最喜歡的內容/欄目是(可多於一個):_________________...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