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措施重振興經濟多於紓困 學者:派糖減了 又幫不了最需要的人
【明報專訊】本港失業率升至7%,逾25萬人失業,惟財政預算案「減甜」、拒設坊間建議的失業援助金,改推失業貸款,預算案亦缺乏創造就業措施。有社會學者指世紀疫情下即使有手有腳都未必搵到工,政府措施卻重振興經濟多於紓困,「派糖減了甜,(措施)同時幫不了最需要的人」,亦缺乏創新思維。有經濟學者亦稱政府用金融措施解決社福問題,予人「不上身」、將責任推走之感。
周永新:失業貸款行政同樣複雜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說,世紀疫情下經濟活動及環境轉變,不少人「有手有腳都未必搵到工」,政府不應再停留於舊思維,促設失業援助金直接支援市民短期渡過難關。他認為失業貸款與失業援助金雖同樣給予金錢支援,但意義及效果完全不同,前者僅給予多個途徑借錢,失業者要還錢,亦面對還錢困擾,「如果政府想藉此提升形象或表達關心,完全收不到效果」,失業援助金則能直接幫助市民。他說政府曾以行政複雜為由拒設失業援助金,但失業貸款行政同樣複雜。
撥66億創3萬短期職位
政府建議再撥款66億元,透過「防疫抗疫基金」在公私營機構創造約3萬個不超過12個月的職位,並邀請僱員再培訓局7月推出「特別?愛增值」第四期計劃。周永新說疫情下不少行業人手需求增加,應加強在抗疫、醫護、環境維修、安老等創造職位,並協助失業者轉型。
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副所長黃洪批評政府「離地」,不少失業者已借錢度日,生活缺乏尊嚴,政府卻再叫他們借貸,亦須背負還錢壓力,他相信行政程序繁複,料很少人會借貸,又斥責政府將事情複雜化,應更直接派錢或設失業援助金。
黃洪認為整體措施反映政府茩垣馭雩g濟多於紓困及保障基層生活,例如全民派消費券目的是刺激市道,非針對支援基層,弱勢長者難用電子平台,甚至很少消費;減差餉亦較有利財團,「派糖減了甜,同時幫不了最需要的人」。
黃洪又批評政府紓困措施小修小補,缺創新思維,建議加強支持社企聘請失業者,另撥資源增設情緒支援服務,助失業者走出低谷。
經濟學者:金融措施解決社福問題 予人卸責感覺
中大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認為失業惡化與政府抗疫不力有關,如今用金融措施解決社福問題,原則是好,但予人感覺政府「不上身」、將責任推走。
(2021/22 財政預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