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更新危機手冊:遇事應減師生目擊
【明報專訊】教育局就學校處理師生輕生、意外傷亡設危機處理指引。教育局昨於「局中人語」專欄指出,鼓勵學校未雨綢繆在校園發生危機事件前,就不同情境做充足準備,本學年初更新學校《危機善後介入工作及心理支援》應用手冊,供學校人員參考。
應用手冊最新版本是2020年9月,共76頁,包括學校危機處理小組的組成及職責,對各方包括師生、家長、社區等跟進。比對手冊2016年9月上一版本,舊版提及當危機事件發生後,學校須確保師生安全,例如為師生提供安全環境,而「安排他們離開肇事現場」此句,新版更新為「安排他們離開肇事現場或調動課堂,減少師生目擊現場情况的機會」。校方向學生宣布消息時,新版本提醒校方應提供足夠資料(例如:當事人班別及姓氏),讓學生辨識當事人身分,有助識別需要支援的學生。
學校受訪前要通知教局
就學校回應傳媒時安排,除保留舊版提及學校可委任發言人、應盡快主動發布消息等,新版手冊增設兩點,包括受訪前要通知教育局區域教育辦事處,以及如發現傳媒報道資料有誤或誤導,學校可按需要更正或澄清。
教育局教育心理學家張巧儀於「局中人語」表示,局方定期為學校人員舉辦培訓,加強他們處理危機能力,早前已舉辦多場以「學校危機處理——危機介入心理支援」為題的工作坊,由教育局教育心理學家主講及帶領參加者分組研討個案。她稱工作坊中「講者刻意打破禁忌」,以學生自我傷害事件為模擬背景,協助參加者逐步了解危機介入及心理支援的程序和實際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