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吃東西的「攻略」
【明報專訊】■文:麥曉帆
小惟很喜歡吃東西,除了早午晚三餐以外,還經常吃零食。最近,他發現自己的體重超出正常標準,上體育課時,也經常氣喘吁吁。小惟知道健康很重要,便向媽媽請教身體變差的原因。媽媽解釋道,小惟吃太多油膩的零食。她說,在家吃飯時,媽媽可以為他烹調營養均衡、容易消化的食物,但那些額外的零食就不一樣了,不但鹽分、脂肪過多,還會讓肚子太飽,吃不下正餐。
小惟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但他怏怏不樂地說:「正餐的確很重要,但難道我以後一點零食都不能吃嗎?」
媽媽回答道:「也不是一點零食也不能吃,而是要吃得適量。選擇零食時,要看看它們有沒有營養。你知道嗎?零食的包裝袋上,都印着一份『攻略』,可讓你知道應該如何挑選。」只見媽媽拿起一包薯片,指着包裝袋背面一個表格,說:「看!這就是營養標籤啦!」
「這就是挑選食物時的『攻略』?」小惟好奇地問,「但上面那麼多數字,該如何理解啊?」
媽媽解釋:「嗯,你首先要知道的,是這食品包含多少『熱量』。每人每天都應該攝取固定的熱量,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以你為例子,每天不可以攝取超過2000千卡,而看看這包薯片,每一份超過550千卡的熱量,吃一包就佔上每天熱量上限的四分之一啦!」
小惟說:「我明白了!挑選零食時,熱量愈少愈好。但是營養標籤上其他數字又是什麼意思呢?」
媽媽續說:「營養標籤上,通常都會標明每100克的食品,各有多少克蛋白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和鈉。你最應該注意的是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糖和鈉的分量,這些東西對你的身體,都是壞處多於益處,所以攝取的分量愈少愈好。其中反式脂肪更是讓人聞風喪膽的壞脂肪呢,最好一點都不攝取!飽和脂肪和糖都會讓人肥胖,鈉太多則會引起心血管疾病,都應該避免。懂得這些關於營養標籤的知識後,你現在知道該如何挑選零食了吧?」
小惟點着頭,現在他「攻略」在手,不怕會打輸健康這一場仗了!
■例子:熱量550千卡的薯片
飽和脂肪……3.9克
反式脂肪……0克
碳水化合物……13.3克
鈉……193毫克
■想一想
?試看一看食物包裝的營養標籤,比較哪 種零食更健康。
?你知道為什麼反式脂肪對我們有害嗎?試上網找資料。
■學一學
氣喘吁吁:指人呼吸急促、很疲勞的樣子
怏怏不樂:形容人看上去很鬱悶、不高興
聞風喪膽:比喻某一事物讓人感到非常恐懼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