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制裁細節 未禁與港部門來往 須確保相關官員沒參與 學者:華府留演繹空間
【明報專訊】美國早前公布制裁11名本港及中央官員,美國財政部在網上發布制裁的細節,強調相關制裁並非禁止美國人與港府來往,但提醒美國人在未獲財政部的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批准下,應確保自己與被制裁官員掌管的政府部門交易時,沒有直接或間接與有關官員交易往來。有經濟學教授認為美國釐清後的灰色地帶仍然存在,尤其交易涉及美方認為違反人權的部門如警務處,美企或有更多考慮。
美國財政部上月初公布,制裁包括特首林鄭月娥、律政司長鄭若驊、保安局長李家超、中聯辦主任兼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駱惠寧等11名本港和中央官員(見表),其中禁止美國人參與買賣被制裁官員的財產,包括他們直接或間接擁有五成或以上權益的實體。
涉人權問題部門 料美企顧慮多
財政部上周五(美國時間)新增一條有關制裁中港官員的「常見問題」,釐清制裁港府官員不代表制裁其掌管的政府部門,只要被制裁官員沒有直接或間接參與,美國人仍可維持與港府的日常往來;而在未有OFAC批准或豁免下,美國人則應確保自己與被制裁官員掌管的政府部門交易時,沒有直接或間接與相關官員交易往來,例如涉及被制裁官員所簽署的合約及參與的談判,但美國人可以與獲港府授權的非被制裁官員簽署合約。
香港政府發言人表示,有關公布針對美國人,港府不會回應;發言人重申,美方的制裁毫無理據,受影響的官員會繼續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認為,財政部的釐清仍留有灰色地帶,讓華府可有演繹空間,例如「直接或間接參與」定義,但不會影響港府採購。他指,與港府有往來的商人自行衡量風險和利潤,若交易涉及美方認為違反人權的部門如警務處,美企或有更多考慮;與被制裁官員關係較密切的上市公司,其股價受壓的機會亦較大。
劉兆佳:禁絕港府來往不符美利益
城市大學MBA課程協理主任陳鳳翔認為,財政部的釐清都是已知條件,當局加以解決可令在港的美資機構更有信心,知道什麼事可做或不可做,又指華府過往制裁俄羅斯官員時,也有相關條文。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美國過去是制裁整個國家,近來卻制裁個人和機構為主,因為制裁國家對美國的代價太大。他指,美國未有斬釘截鐵說不能與被制裁者掌管的部門交往,因未必符合美國利益,指美國並非想斷絕與個別港府部門交往,只是不要與被制裁者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