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政府補貼小蠔灣 前高層:華南成犧牲品
【明報專訊】華南母公司世界集團前非執董、浸大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表示,華南長期經營困難,除本身營運模式有關,政府斥資興建小蠔灣廚餘廠及補貼運費,亦造成不公平競爭,令華南成為犧牲品。
黃煥忠質疑,政府計劃全港至少興建5至6間廚餘廠,若全部由政府「包底」建廠及付運費,長遠對公共財政造成沉重負擔,認為現時經濟下行,應重新思考新廚餘廠的營運模式。
照搬內地經營模式失敗 逾億建廠失預算
黃煥忠表示,華南在內地有設廠將廚餘轉化成魚糧及飼料,產品需求較多,公司最初打算將內地經營模式搬到香港,但香港的魚場遠少於內地,對魚糧需求有限,影響華南收入,即使後來生產堆肥,市場亦有限。加上,在港營運廚餘廠成本亦較內地高,單是興建廠房已投資約1億元,「開頭已失預算」,再者本港未有落實垃圾徵費,政府又補貼小蠔灣廚餘廠,皆影響華南收集廚餘量。
稱政府包底徒增公共財政負擔
籲公私合營攤分成本
為了增加回收量,黃煥忠稱政府不單斥資興建小蠔灣廚餘廠,更補貼運輸費,令自負盈虧的企業如華南難以競爭。
黃稱,小蠔灣廚餘廠的「設計、建造、營運」模式,為政府長遠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認為政府應探討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營運廚餘廠,除了可與私人企業攤分成本及風險,亦可提升效率。
資料顯示,政府於2014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逾15億元興建小蠔灣廚餘廠,文件稱該廠每年的營運成本為7240萬元;政府於2018年再向立法會申請第二間位於沙嶺的廚餘廠,建造費用逾24億元,每年經常開支近1.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