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稱試劑3700宗假陽 華大:高靈敏
稱可避「假陰」 專家:普檢衛署會覆驗
【明報專訊】瑞典發現透過華大基因新冠病毒試劑驗出的陽性個案中,達3700個疑為「假陽性」。華大昨解釋其試劑具極高靈敏度以避免「假陰性」。華大在港開設的華昇診斷中心將用華大試劑為港人全民檢測,華昇曾在香港提供的3項篩查的「假陽性率」遠低於1%(見表),有專家認為屬可接受水平,另有專家稱在衛生署覆檢下,相信不會走漏假陽性個案。不過,有醫護工會憂檢測可能有「假陰性」,引致假安全感。
The Local Sweden、《紐約時報》、《法新社》周二報道,瑞典公共衛生局表示,當地兩間實驗室作質素管理測試發現3700人出現疑似新冠病毒假陽性(likely false positives),遍及9個地區。試劑由華大基因(BGI Genomics)生產,是當地3至8月作居家檢測之用,當局已通報世衛。瑞典當局未能提供檢測套裝使用總數,但稱華大試劑未能分辨陰性和非常低水平的病毒量。
學者:在港3項篩查假陽率低 可接受
港大微生物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薛達認為,無當地檢測總數,不知試劑「假陽性率」。華大昨回覆稱,其試劑「具有極高的靈敏度」避免假陰性,全球不同地區採用的靈敏度標準有差異,影響試劑陽性檢驗率,香港所用的華大試劑屬相同規格。
本港即將推行普及社區檢測(全民檢測),承辦商華昇稱已向華大查詢其所用的華大試劑盒,獲悉有關情况屬「高陽性檢出率」,若以低靈敏度試劑的結果作標準,高靈敏度試劑的檢測會被「錯誤判讀為假陽性」,用低敏試劑出現的「假陰性」會使感染者在人群中以「正常健康者」身分參與日常工作等,對防控危害更大,有必要以高敏試劑帶來高陽性檢出率。華昇續稱,華大的新冠檢測產品在世衛應急使用清單。
港府:無證據檢測質素不達標
港府昨稱,華昇運作的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的臨時氣膜實驗室已通過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的外部質量評估項目,確認其混樣檢測的準確性;並已採取相關感染控制措施,不會排出有害氣體。據華昇診斷中心,華大基因檢測技術已通過內地、日本、荷蘭及馬來西亞等外部質量評估。港府稱現階段未有證據顯示其為政府提供的檢測質素未達標準。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說,全民檢測的陽性樣本同樣交由衛生署覆檢,相信不會走漏假陽性個案。
就華昇承包本港多項高風險群組篩查,最少5個陽性個案經衛生署覆檢後證為陰性(見表),薛達稱,假陽性一般理解為陽性樣本經覆檢後證實屬陰性,「假陽性率」為「假陽性/(假陽性+真陰性)」。據此計算方法,華昇檢測「假陽性率」約為0.0045%至0.0114%。薛達相信該公司將CT值較高的樣本都納入陽性,最後樣本被衛生署定為陰性,但有關比率遠低於1%,屬絕對可接受。
醫護工會憂現假陰性 市民變鬆懈
醫管局員工陣線理事、註冊醫務化驗師梁啟維認同極高靈敏度可減假陰性,但「假陰性率」亦視乎取樣時病人的感染階段,外國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檢測假陰性率由20%至100%不等,接觸病毒首天假陰性率達100%;病徵出現後一天降至38%;病發後第三天低至20%但第四天後回升。梁稱未發病者若接受全民檢測驗出假陰性機率頗大,憂有市民取得陰性結果後更安心地社交,間接導致下一波爆發。
華昇回覆,與衛生署的協議是由華昇在人群中檢測出可疑患者,再將可疑樣本交由署方覆核是流程一部分,初檢和覆檢結果不一致,認為不符合假陰性或假陽性概念。
明報記者
(疫情第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