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社媒偏頗 特朗普簽政令打擊
美媒:意在大選盼有利選情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布的帖文周二(26日)首次遭Twitter加上「事實查核」標籤後,他隨即向社交媒體開刀。特朗普昨日下午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簽發行政命令,管控臉書、推特與Google;特朗普表示,這是捍衛言論自由,且稱這是美國史上面臨的最危險情況之一。
特朗普表示,少數社交媒體壟斷了大部分的美國公私通訊,並稱這些社交媒體公司擁有不受限的權利,可以審查、限制、編輯甚至隱藏訊息,改變民眾的交流。
這紙行政命令改變了1996年來的規範,1996年施行的美國聯邦「通訊端正法」(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第230章,提供網站法律保障,使其不受網友帖文影響,動輒挨告。
美媒報道,行政命令草案指出,法案精神是基於科技公司良心運作,但有些社群媒體公司不是如此,「規模龐大、影響力顯著的社群媒體公司審查異見,進並以濫權手段處理。」
特朗普下午在白宮簽署行政命令後,稱很快會公布確定版本。
特朗普一早就在推特發文指「這將是社群媒體和公平的大日子」;簽發行政命令之前,多家外媒就已報道草案內容,點名臉書、推特和Google受衝擊,這3家公司至今尚未做出回應,但昨日的股價表現均下跌作收。
華郵:標誌白宮對科網最顯著威脅
《華郵》指出,雖然行政命令簽署後如何落實仍屬聯邦機構獨立決定,但事件標誌白宮近年針對科網企業最顯著的威脅,亦令未來網上言論自由如何免受政府干預成疑。《華爾街日報》指出,在新冠病毒肆虐下,網上拉票佔更重要地位,特朗普很可能藉由對網上平台的攻訐盼有利選情。
將檢視通訊規範法保障範圍
《華盛頓郵報》引述兩名知情人士報道,該行政命令將要求聯邦通訊委員會重新檢視《通訊規範法》第230條的保障範圍,亦期望聯邦貿易委員會處理科企的內容管控政策是否涉政治偏見、違反中立原則的承諾,列明「在珍視表達自由的國家,不容少數網上平台挑選美國人能接觸及傳播的言論」。
研重建網絡審查舉報機制
行政命令亦要求司法部長設立包含各州檢察長在內的工作小組,檢視各州禁止網絡平台參與不公及詐騙性行為的法例執行情况,並基於用戶發表內容及與其他用戶的互動予以監察或建立監察名單。
各聯邦部門亦須檢討網絡廣告的開支,確保相關網上平台不涉言論限制,並須在30日內向白宮行政管理及預算辦公室提交報告。路透社指出,白宮去年亦曾流傳一份行政命令草稿,旨在對付「反保守派的偏見」,但未能成事。人權組織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強調,特朗普的行動應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言論自由保障的規定所限制。
(路透社/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