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拆解:評估題須正反論證
【明報專訊】同學或會容易混淆評估題與影響題,誤以為回答評估題時只須描述資料中提及的正面或負面影響,而側重於單一方面申述,未能做到正反論證。
◆解題原理
同學常常疑惑作答評估題時,已經準確地運用資料說明題目對象帶來的正面及負面影響,為何仍未得理想分數。其實若要取得較高層級分數,重點在於表明立場、歸納及分析正反觀點,並留意以下要點:
(1)必須表明立場,如作答評估影響題時,立場大多為「利大於弊」、「弊大於利」;對於評估成效題,立場大多為「成效多於不足」、「不足多於成效」
(2)訂立客觀評估準則,就正反雙方不同的觀點綜合比較及分析,得出恰當的評估結果
(3)避免側重單一角度分析,須展現多角度分析能力,不應局限於描述正面或負面影響
■例題示範
題目:評估自願醫保計劃對港人生活素質的影響。利用資料及個人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8分)
◆資料A
政府於2019年4月推出自願醫保計劃,計劃不設「高風險池」,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曾解釋,因為諮詢期間意見分歧,保險業界覺得政府預留的資金不足,亦有人認為政府不應預留資金資助「高風險池」,她不想因未達成共識而推遲計劃,故先推出自願醫保。
自願醫保計劃與一般醫療保險不同,包括保證續保至100歲、不設終身保障限額、有保費扣稅優惠等,投保市民獲得的保障較全面。陳肇始期望自願醫保可紓緩公營醫療壓力,稱在2017年全港總出院人次中,公營佔82%,若沒自願醫保,2040年會升至86%,在自願醫保下可輕微下降至81%,約減12.8萬出院人次。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模擬答題
立場:自願醫保計劃對港人生活素質的影響利大於弊
主題句∕推論步驟∕(見表)∕
文:元朗商會中學通識教育科主任 黃鳳鳴
[通通識 第6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