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公立醫院削減非緊急服務,部分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需延期。位於嘉諾撒醫院的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早前推出「暖心行動」,以公立醫院相若手術費,為正在醫管局輪候的病人做手術。心臟血管栓塞達九成的一名退休人士,透過此計劃做手術置入兩個支架,3天醫療費為8.2萬元,較私院收取22萬元的手術費低。
「暖心行動」計劃涵蓋正在公立醫院心臟科求診或輪候通波仔的病人。費用方面,放置一個收窄血管植入的支架要6.7萬元、兩個8.2萬元、3個9.5萬元,價錢包括手術耗材、醫生及住院費等,不包括術後覆診。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說,手術費和公院相近,並不旨在牟利。
置兩支架 3天醫療費8.2萬
退休的75歲蔡先生為改善心臟,堅持晨泳10年,但去年發現心臟血管栓塞達九成,同年12月到聖母醫院求診,但受疫情影響,通波仔手術要暫緩至今年11月。他憶述當時胸口不時疼痛,憂慮心臟病發,惟公院手術遙遙無期,「我又不忍心,要女兒負擔私院約22萬手術費」。上月他得悉暖心行動計劃,便向醫生預約門診,翌日在嘉諾撒醫院做手術置入兩個支架,術後留院觀察一日。這3天醫療費為8.2萬元。
48歲石先生去年12月求診公立醫院,發現3條心血管栓塞,其中一條全塞,醫生遂判斷為情况緊急,但最快要今年3月才能排期通波仔。透過此計劃,他提早在2月做通波仔手術,放置了4個支架,費用為13.5萬元。
林逸賢說,計劃現只有兩名醫生義診,將會招募更多醫生,以減省公院同工負擔。他續稱,「計劃基本上來者不拒」,直至疫情消散才會叫停。截至3月1日,計劃已完成26宗通波仔。
(武漢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