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疫症爆發,除了戴口罩及做好手部清潔防疫,不少住宅及公司大堂都增設消毒地氈,但有份在2003年於威院救治SARS病人的醫生教路,要做好鞋的防疫,以免帶病毒細菌回家,可用一茶匙滴露溝小量水,放入小噴壼,回家時先在戶外脫鞋,然後對鞋面及鞋底噴滴露水,收消毒之效,尤適用於常出入醫院的人。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則認為,口罩只能減少部分風險,最重是保持雙手清潔,而當出現大型社區爆發或出入過經霧化處理的環境後,鞋受污染的風險較高,若想潔鞋,建議用高濃度漂白水浸鞋。
梁子超說,任何個人保護措施亦難以滴水不漏,包括剪短頭髮、消毒所有接觸過的物品等,他稱透過個人物品如手提電話、辦公室滑鼠等感染的機率較低,更應注意的是多人觸摸過的公共地方,例如電梯掣、出入境打手指模的位置等,應加密清潔次數,並立即清潔接觸過公共地方的雙手,「用酒精搓手要夠多,令雙手濕潤才可以」。
梁子超稱,沒戴口罩的市民應盡量避免到人多地方,假如私人公司未能安排員工在家工作,建議採用彈性上下班時間,避免多人在同時段聚集,以減低因沒有口罩而受感染的風險。
(武漢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