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08
    星期五

文化直擊:忙碌中重拾感覺 生活中尋找詩意

[2019.11.08] 發表
楊丹(楊柏賢攝)
(圖2)(楊柏賢攝)
(圖3)(楊柏賢攝)
(圖4)舞蹈中尋詩
(圖5)韓樂為(圖左起)、王盛濱和杜澤豪(楊柏賢攝)
(圖6)(楊柏賢攝)

【明報專訊】「所有的孩子都是有詩意的。」詩人北島曾在《給孩子的詩》如此寫道。北島認為孩子的詩應是天馬行空,不被環境所局限,可以發揮無限創意的,可惜他發現現今學生學習詩歌只流於背誦,未能領略精粹。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中文科主任楊丹希望計劃讓同學思考詩歌在日常生活的位置,「詩在學生心中距離較高和遠,其實不應是這樣子的」。她稱現代人生活繁囂,節奏急速,學業繁重,幾乎沒有空間與時間靜下來,慢慢體會當刻心情感受。她認為詩歌正正是一個美好的語言,遂想到以詩歌為主題,邀請不同界別的導師合作,精選多首古詩和新詩,涵蓋10個工作坊,ㄤo學生對生活的感覺,激發他們對美與生活的追求。

以詩歌創作坊為例,導師之一詩人美麒以呼吸練習開始,帶領學生放慢腳步,放輕呼吸地在天光道與公園漫步,再創作詩抒發感受。楊老師重申學習詩歌並非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中文水平,「我最想讓學生體會到詩是在生活中的」。

■歷史中尋詩

個人歷史能引發學生的共鳴,導師將人生分為不同階段,分別是:生命、童年、學校生活、考試、愛、溝通、離別、身分/「我」和未來。11年級的學生以個人歷史角度仿寫現代詩,包括西西的《可不可以說》和李家昇的《年譜》。

學生麥凱蕎仿寫李家昇的《年譜》,寫詩時回憶起成長片段,從沒有自覺能力到思考個人價值與人生方向。她想表達「做人最重要是感恩和欣賞」,縱使人生須面對不同難題,如2015年有朋友的衝突,但只要不埋怨,努力「衝過一切」,問題定能解決。

學生麥凱蕎仿李家昇的《年譜》:

2004 我的出生

2005 身軀麻痹。

2006 學識欣賞。

2007 目的。

2008 做了複製品。

2009 學習「愛」。

2010 香港TSA真煩。

2012 我校最好;

2013 無語。

2014 了解了?懂了沒?

2015 哎呀,朋友們!

2016 衝過一切。

2017 不。

2018 誰?

2019 我。

楊老師稱,仿寫的現代詩令她印象深刻。她從詩中讀出學生的單純,字埵瘨′搢鴠L們的成長,「詩歌不是在書上的,是在每個人心中」。

■朗誦中尋詩

紅通通的太陽照在樹枝上,

翠綠的樹葉慢慢地飄下去。

天空的白雲像棉花糖一樣,

偷偷地在天空走著,走著。——同學作品

9年級同學以獨特的樂器與非樂器為詩句配樂。他們以民間樂器如風板、求雨棒、雷鼓、鳥笛等模仿大自然的聲音,更運用想像力,以水杯倒水的聲音模仿流水聲,使朗誦更生動及富有節奏感。(圖2)

■藝術中尋詩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將進酒》摘錄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摘錄

12年級同學在設計師郭達麟的指導下,運用霓虹燈牌和竹架,融合香港的特色與古詩中的重點詞語。他們使用竹與橡皮筋搭成霓虹燈牌的展示台,希望藉蚚應N傳揚中國文化,用簡單的字詞概括了詩的中心思想,如李白《將進酒》的「灑脫」及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夢」。郭同學(中)分享了創作「夢」的心路歷程,他一方面代入詩人感受,一方面在作品表達對夢想的嚮往。當別人不了解他的夢,甚至覺得他的夢是白日夢時,他希望透過努力,證明自己。(圖3)

■舞蹈中尋詩

煙花三月是折不斷的柳

夢埵翰n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遠影碧空盡

才知道思念總比那西湖瘦——陳小奇 歌曲《煙花三月》摘錄

同學先比較陳小奇作詞譜曲的《煙花三月》與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再根據所學,為《煙花三月》排練舞蹈。他們身穿傳統服飾,運用彩傘營造氣氛,將思念之情盡訴其中。(圖4)

■科技中尋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圖5、6)韓樂為、王盛濱和杜澤豪手持虛擬現實體驗器,電腦熒幕上顯示了體驗者在虛擬現實堿搢鴘熊e面。

韓樂為、王盛濱和杜澤豪本來只看英語小說和英詩,但參加虛擬現實工作坊後,對中文詩歌燃起了興趣。他們三人一組,將虛擬現實技術融入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使用冰川雪水360°圖片作為背景,配上中國古典音樂、王盛濱的朗誦及詩句,獲楊老師稱讚是高層次發揮。在老師邀請下,他們再以科技演繹《再別康橋》及《山坡羊•潼關懷古》。負責詮釋詩歌的韓樂為對內容十分有信心,稱以前每周兩小時的中文課都是以背誦學習詩歌,但這次主動查閱相關資料,更能揣摩詩人的感受。而負責科技部分的杜澤豪打趣道:「有了這個技術,我們也能嘗試體會詩人吟詩時,搖頭晃腦間看到什洶F。」在學習過程中,他們都覺得彷彿與詩人有種連結,可深刻理解詩歌中每一個用字。

文:張曉澄

圖:楊柏賢、學校提供

[語文同樂 第405期]

更多教育
潮看文史:謠(jiu4) 言(jin4)
【明報專訊】官民失去互信下,死人、被自殺,甚至撤換特首等傳言蜂起,官方不停出來「闢謠」,仍未扭轉大眾的想法。話說回來,如何理解「謠言」是一個... 詳情
破讀日常:藍色尖沙嘴──記住社區
【明報專訊】尖沙嘴街上一片藍,我從來沒有見過,而那不是天朗氣清、讓人愉快的藍。星期一的早上,我走在金巴利道上,站在美麗華商場附近,看到滿地藍... 詳情
字旅行間:守衛香港系列:九龍寨城故事
【明報專訊】華南海域的守護城——吳皓妍 「賴將軍聽過沒有?」敏叔友善地問我。我想了想,清代鴉片戰爭時期的將軍……林則徐誰不知道?關天培... 詳情
日本人眼中的九龍寨城——薛頌平
【明報專訊】有次在日本跟當地人聊天,對方居然談及九龍寨城。更甚者是,此九龍寨城不在香港,而在日本! 模仿九龍寨城設計的電子遊戲中心 ... 詳情
【明報專訊】鴉片戰爭前後,林則徐曾書寫不少守城抗敵的詩文,如在廣州銷煙期間,他與友人《和礞T首》,其中兩首為: 「力挽頹波只手難,齋心...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