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們不是18、22(歲),我們有包袱、有歲月的考量,無法站在最前方、想做就做,這是我們與年輕人的分別,我們無法在最前面爆玻璃。」4個曾闖入立會的示威者回想7月1日衝擊立法會綜合大樓現場,沒有上前推鐵車撞玻璃門,但見證現場大喊「加油」、組人鏈傳膠板木板等物資,見證現場群眾的團結。那夜他們放下心中的「和理非」,不約而同闖入了立法會。
見警上膠彈 人鏈傳物資膠板木板
在被捕的白色恐怖籠罩下,4名曾於7月1日闖入立法會的示威者圍在電話旁,化成A、B、C、D匿名受訪。A自稱有「暴力潔癖」,憶當天有示威者推鐵車撞立法會玻璃門,起初旁人似欲勸止,但5分鐘後,整條添美道只有一陣陣「加油」聲;當立法會內的警察上橡膠子彈,玻璃門外有示威者問「如果開槍要怎辦」,不一會就有人向前傳來膠板、木板;當有人在立法會「煲底」撞門,很快就有人鏈傳物資。
「身在現場,某程度已令事件推進」
「我覺得我們身在現場,某程度已令事件推進。」A見前方衝玻璃門,後方蹲在草坪拔草,以便更多人踏上草坪,現場有一名伊朗學生形容,伊朗或歐洲社運很多權鬥,香港抗爭卻很團結。從事設計行業的A見證,這種團結自6月已在公司茶水間凝聚,同事間閒聊會談怎樣做文宣、到哪佔領。
C原是和理非,在中資公司返工,以往幫過政府寫宣傳稿。6月9日食完晚飯到中信大廈外以示支持,遇上「速龍小隊」追擊,7月1日再到場已戴好頭盔、眼罩,全副武裝。她難忘有幾名三四十歲社總社工,無頭盔、無口罩,游走人群間,「我問你(即社工)在做什麼,他們說社工本質是與青年同行,要無裝備才可保護大家,大家不用怕,如果有事,我們在前面幫你們擋住。」
回應暴力譴責 「大家不是亂破壞」
事後社會譴責暴力,斥示威者衝入立法會後大肆破壞,C說當夜現場有人Airdrop立法會平面圖出來,「大家不是亂破壞,而是按圖尋找會議廳」,B反駁稱「其實很多事情都並非市民認許,例如『送中』」,D則指譴責聲已比想像中小,「如同10年前推鐵馬」。D做小生意,生意人怕香港亂,他笑言「我最驚香港亂,怕被大陸搞亂」,他指年輕一輩難買樓、無錢移民,參與社會運動為改善現G。
沒有無力感 因太多事可做
當晚原有20名示威者欲留守立法會,最後剩3人,再被示威者合力帶走「一齊撤」,C在回家路上得悉忍不住哭了,因為實在不欲示威者受傷。A則說理性上尊重別人留守意願,但感性上卻很感動,可全體安全撤離,「我見到人性的光輝」。B更形容從未覺得香港如此有希望,「這個6月令我覺得香港有希望」,大家沒有互罵,而是合力做事。
示威由開始時四大訴求,後來要特首下台,再變成爭取雙普選,下一步呢?C指現自發在Telegram群組寫文宣,冀在選舉中踢走建制派,B則說有太多事可以做,例如加入18區不同的Telegram群組,完全沒有無力感,「無力感是無事可做,有事可做就不會無力」。
明報記者 羅嘉凝
(反修例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