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繼今年5月發現3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後,衛生防護中心昨再公布一宗新個案,令本港累計發現6宗。新增患者住在屬於黃大仙區的慈雲山慈樂h。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H助理教授薛達稱,短時間內在多個地區發現個案,可見社區已經出現小型爆發[象。
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新增感染者是一名有長期病患的73歲男子,居住慈樂h,家居接觸者是其妹妹。患者一直在伊利沙伯醫院覆診,本月較早前因肝功能異常而要抽血化驗,血液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大鼠戊型肝炎呈陽性反應,除此以外,他一直未有任何病徵。病人情G一直穩定,毋須入院。
七旬長期病者 無病徵抽血驗出
衛生防護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病人居於黃大仙區,他記不起曾接觸老鼠或其排泄物,亦沒有在住所發現老鼠,沒進食過生豬肉或豬內臟,於潛伏期內亦沒有外遊。
住所沒鼠蹤 沒吃生豬肉
港大微生物學系臨H助理教授薛達稱,這次是繼去年黃大仙出現首宗大鼠戊型肝炎感染個案後,首次再在該區出現個案,雖然個案總數不算很多,但由於在短時間內不同地區都出現個案,「好肯定社區有小型爆發」。
薛達續說,早前已為5宗個案作基因對比測試,預計還需6至8周才有結果,目前尚未能預計過往個案有否關連,當務之急是要繼續尋找個案,也會主動為未知是何品種的戊型肝炎者做基因測試,以便盡早發現大鼠戊肝個案。他預計,由於多做了檢測,或短時間發現更多個案。
5月發現3宗 本港累計6宗
黃大仙區議員袁國強稱,2016年區內有道路工程,掘路頻繁,當時大批老鼠出現,但近年滅鼠工作充足,屋h喉管已安裝防鼠擋,這半年來僅有零星投訴,而慈樂h一帶鼠患亦已受控。
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稱,根據現有的流行病學資料,暫未能確定有關感染的源頭及途徑,中心仍在調查。中心指出,一般導致人類感染的戊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目前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確實傳播途徑未明。
食環署回應稱,署方人員會聯同房屋署職員視察屋h鼠患,並就防治鼠患提供專業意見及技術指導,以加強成效。此外,署方相關組別人員亦會展開聯合行動,在公眾地方加強清洗及防治鼠患工作,亦會與社區人士保持緊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