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警方在反修訂《逃犯條例》的嚴重衝突中施放150枚催淚彈、20多發膠彈和布袋彈,警務處長形容為適當武力。不過,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前委員、醫學院微生物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形容,警方對年輕人使用的武力不合比例,加深社會恐懼。 袁:見年輕人好傷 斥警方加深社會恐懼 另外,港大外科學系名譽教授潘冬平曾於2014年撰文,表示「期願香港政府有勇氣及智慧去以溝通及和平手段解決矛盾,不要再對我們的下一代使用催淚氣體」,但逾4年後又出動催淚彈。他昨向本報表示,修例風波引發衝突,有市民因此受傷,作為醫生,很不開心,「社會各有不同聲音,政府有更大責任令大部分人感到安心,設法多溝通。好多人認為政府無得傾,令怨氣發揮出來」。他亦說,年輕人的特質就是積極追求理想,認為這對社會才有進步,帶來正面影響。 對於《逃犯條例》修訂,他表示自己並無特別立場,但政府「多諮詢一定是好的,即使投票時有三分之一人不同意,你都要理會他們的意見」。 同時,以往不願評論政治事件的袁國勇昨向本報稱,「見年輕人好傷」,因此願開腔。他指今次幸沒人犧牲性命,現不想評論誰是誰非,其感覺是香港社會不確定《逃犯條例》對香港核心價值和生活方式可能帶來的影響,因而產生非常強烈反應,缺乏具邏輯的解說,再加上警方對年輕人使用的武力不合比例,加深了社會恐懼,這應透過更多法律研究和諮詢和平地處理。 港大醫學院長:相信同學示威出於內心召喚 港大醫學院社交網站昨刊登院長梁卓偉文章,「對於過去一星期發生的事情,發展速度實在是叫人無法想像,作為老師,作為醫生,作為香港人,我憂傷、恐懼、憤怒,無法形容內心的難過」。 他相信絕大部分參與示威的同學,都是出於各自的內心召喚,而非受到外部勢力慫恿。梁又形容多元價值和自由土壤是香港最珍惜的傳家之寶,「當我們害怕失去它們的時候,就會感受到它們實實在在的重量,和害怕失去它們的痛」。他又問「是什麼的迫切理由,必要讓香港社會再經歷一次嚴重撕裂?」 (反修例風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