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4.29
    星期一

專題故事.攸潭美村﹕昔農業興旺 今村民寥落

[2019.04.29] 發表
救世軍牛潭尾社區發展計劃和推廣本土文化的非牟利機構「文化葫蘆」及村民合作,2016年起邀請大專生和中學生在村屋外牆作畫,主題圍繞鄉村今昔生活。林sir介紹此幅壁畫寓意高鐵工程影響村內錦鯉養殖業。
此幅壁畫中的「樹」象徵高鐵工程帶來的「裂痕」。
林凱鵬(林sir)
右圖中央的高樓為港鐵高鐵牛潭尾通風樓。黃伯(左圖)住在通風樓下面。
西區曾是全村最興旺,合興士多老闆黃先生說,開業30多年,約3年前停業。
(1) 經營養魚場的張太說,她養魚是河水和井水並用。
(2) 現時仍有村民會種植水稻,但因為牛潭尾的地下水水位疑因高鐵隧道工程而下降,林sir說乾旱時曾有村民要開自來水灌溉。
(3) 「六號井」屬公家井,不少村民來此取水灌溉,亦是住在井旁村民的生活用水。自2010年此井水位開始下降,最終乾涸,雜草叢生。
(4) 攸潭美村南區的對水坑原是水量最大的山坑,如今可能大雨後才有水。

【明報專訊】元朗的攸潭美村又稱牛潭尾村,三面環山,水資源豐富,昔日村民種米種菜、養豬養雞養魚,今日呢?救世軍牛潭尾社區發展計劃舉辦導賞團,由村民親自講述牛潭尾村由興旺市集,變至今天「士多亦不剩一間」的變遷,以及高鐵香港段隧道工程疑致井水水位下降後,村民的生活改變。

文、圖:古晨燕

牛潭尾位於元朗東北,範圍不小,又名「牛潭尾村」的攸潭美村是區內最大的村落,亦是一條非原居民村。救世軍牛潭尾社區發展計劃單位主任林凱鵬(林sir)表示,由於攸潭美村面積大,村民約定俗成把社區劃分為中、東、南和西區。「牛潭尾」照字面解就是「牛潭的最後」。村內有「攸潭美公立學校」,歷史可追溯至1930年代,創校初期校長覺得「牛潭尾」不夠文雅,遂改稱「攸潭美」,今日講起此地,兩名通用。

過去產稻米蔬菜 現今年輕人搬回村

牛潭尾三面環山,山澗水、地下水資源豐富,老一輩村民種稻米、蔬菜,時代變遷,如今大片農田荒廢。隨茯F府收緊排污政策,加上禽流感等問題,區內已無豬場和白鴿場,只剩少數人家養雞。該處還是香港有名的錦鯉養殖地,村內有多個錦鯉、金魚場。

林sir說,按最早的紀錄,牛潭尾村在1905年時已有人定居。若紀錄能提早7年,即在1898年英國向清政府租借新界土地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簽訂前,牛潭尾村便可歸為原居民村。

長者導賞員黃木根(黃伯)說自己「住了幾十年臨時屋」,他解釋:「『圍』說的是原居民村,男丁可建3層、700(平方)呎丁屋;『村』內多是臨時牌照屋,要年年續牌,400(平方)呎,只准有兩層。」黃伯又說,市區的樓價高昂,近年多了年輕人搬回村住,「把舊豬欄、雞舍翻新,就能住人」。

1971年搬入攸潭美村的黃伯憶述:「我以前在村內賣豬肉,(2001年)『911』事件前後就沒再做了,年輕人都搬了出去,哪有生意?村內的茶樓也關了。」他說,舊時一家4個、8個子女不罕見,但子女長大都搬出市區,剩兩老留村。豬肉檔關門後,他在附近的豬油廠做司機,近年才退休,現在不時擔任長者導賞員。

「當年全村只有4輛車」

在村內住了近半世紀,鄉村的變化,黃伯都看在眼中,記在心堙A「當年(剛搬入村時)全村只有4輛車,今日一家有4輛車」。車多了,人卻少了,小生意都做不住。西區曾是攸潭美村最興旺的地方,有茶樓、士多和幼稚園等,當年黃伯的豬肉檔也在此,如今只能從招牌剝落後的痕[、緊閉鐵閘上的商號名稱一窺舊日情狀。

黃伯最不慣的,可能是少了聚腳點,「無人可以傾偈」。另外,還有看不到但感受到的新事物——高鐵。

黃伯說,村內1980年代中開始有自來水,但少數處於高地的房屋限於水壓,供水受影響,要井水輔助。攸潭尾村有約200口井,井水多用於灌溉,但自高鐵工程開始後,不少井水的水位懷疑因鑽挖隧道工程而下降,有的更已乾涸。黃伯就住在港鐵高鐵牛潭尾通風樓附近,「我鄰居的房屋牆壁便有裂縫」。他說村民不斷向港鐵投訴,但未有結果。

養魚戶:孩子外出讀書 人情味減

張太1980年代初入村,現時她經營金魚場和養小量寶石魚,養魚的水來自河和井,「我喜歡吃寶石魚,自己吃和賣給村民,他們要就提早打電話來(預訂),差不多煮飯的時候就會有打電話來」。

說「最重要有瓦遮頭」的張太有兩個孩子,都在元朗區工作,「(子女)會回來住,不然住哪堙H外面的租金那麼貴。」張太說沒想過要子女「繼承」金魚場,笑言「我都就快無得做」、「最重要是他們沒有興趣」。張太又說:「(養魚)風險大,可以搵到兩餐,但掙不到幾多錢,打份穩定的工好過。」

養魚折損頗大,天氣炎熱及雨季均有損耗,她說去年中買了3500條寶石魚魚苗,只剩不足2000條。養了近一年的金魚,賣給黃伯每條才10元;寶石魚18元一條,林sir建議賣貴些,張太說:「大家街坊,無所謂,回到本就可以。」

張太一家在村內租地養魚和建牌照屋,最初住的是木屋,怎料遭一場颱風吹牷A「幸好當時的街坊都肯幫忙(維修)」。「隔籬鄰舍守望相助」是不少人對鄉村生活的美好印象,今日依舊?

張太說:「以前大家都認識,誰家有事都會幫一幫,今日情G不同了。」她覺得村民的關係是從孩子要到元朗市中心或其他區讀書時開始慢慢疏離的,「舊時孩子在村內讀書,他們整天碰面,情感不同」。她直言現時人較功利,凡事以自己利益為先,「以前我]都有商有量,唔睋縐琚v。

村民冀補貼水井清理費

攸潭美村村長周貴賢表示,高鐵香港段牛潭尾工程範圍300米內的水井已全乾涸(當中部分獲賠償),而300米外的則有不同程度的水位下降,村內5條山坑大多時候都無水;高鐵通車後,毗鄰的圍仔村和碧豪苑不少居民都說大清早就感受地面傳來震動。

村民耕作和養魚均依賴地下水,如今大受影響,村民要求港鐵補貼村民清理水井淤泥、挖深水井的工程費,每口井需數千元。周貴賢說,政府方的回應是公帑不能隨便用,港鐵請的公證行指問題與工程無關。

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2018年7月透露,高鐵試運以來,收到元朗居民有關感到震動投訴共55宗,建築物出現裂痕共9宗,涉及圍仔、碧豪苑及牛潭尾三處。有關裂痕的個案,港鐵在得相關戶主同意後,按既定程序轉交公證行獨立調查。

◆村內現時用水狀G(圖1-4)

救世軍牛潭尾社區發展計劃

如欲安排導賞團,可致電2482 7175或電郵:ntmcdp@ssd.salvation.org.hk

■相關概念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傳統價值觀念(traditional value)

城市規劃(urban planning)

■思考問題

1. 你認為香港的城市發展為鄉村帶來的好處多,還是壞處多?

2. 有何方法可振興本地農業?說說你的意見。

[通通識 第580期]

更多教育
Road to 5**﹕Revitalis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明報專訊】◆Source A Details of the revitalisation scheme by project (se... 詳情
概念解碼﹕偏差行為
【明報專訊】凡是違背社會贊同,或是破壞社會或團體規則的行為,可稱為「偏差行為(deviant behavior)」。從心理學上解釋,某些人可... 詳情
焦點新聞﹕一周焦點通識新聞
【明報專訊】■4月9日(個、港、衛) 未成年抑鬱者5年增倍 食物及衛生局向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提交的文件顯示,醫管局確診的18歲以下... 詳情
灣仔有地球
【明報專訊】很久以前,地球是什麼形狀, 眾說紛紜,因為沒有人親眼見過。 但隨16世紀葡萄牙航海探險家 麥哲倫出海環繞地球航... 詳情
尋找STEAM蹤[:人與地球
【明報專訊】不同人對「地球」有不同的幻想,也有不一樣的體會,對於地球冷知識,你又知道否?明白了之後,可能會改變你對地球的看法。 ■封面...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