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你輸唔起呀?」多麼具挑釁意味的說話。假設你在某次小測失手,被同學這樣「問候」,你會有多難受?人人都想贏,在英國出生、美國長大的牙買加裔拳手Michael Bentt卻希望自己輸。 早前小記欣賞專談「失敗」的紀錄片特輯《輸家輸得起》(Losers),看到Michael Bentt的故事。1980年代他曾4次奪得紐約「金手套」殊榮,但諷刺的是,他其實討厭當拳手,踏上擂台,全因被迫。其父親是拳王阿里的超級擁躉,縱使小時候Michael害怕看到拳手被打至血流披面的畫面,卻屢被父親逼看拳賽,更被送往拳擊學校受訓。他曾向父親坦白說不想學拳擊,結果換來被父親用電視天線痛毆的下場。他只好繼續訓練,逐步躋身職業拳手之列,但他的能力不足以應付職業拳賽,某次比賽遭對手擊倒在地,表現惹來「負評」;對戰重量級選手Herbie Hide時更被打至當場昏倒,經搶救後,醫生確定他腦部受創,不能再打拳,拳擊生涯正式「玩完」。 擂台上無人想輸,但Michael反覺那次失敗是解脫,令他有機會重回人生「正軌」。賽後兩年他報讀了寫作班,偶然下獲著名傳媒人邀請在旗下體育雜誌撰稿;有電影導演看過文章後深受感動,邀請他參演拳擊電影,令他由拳手、撰稿人再變身演員。後來他更成為「星級」教練,訓練要參演拳擊、動作電影的影星,又有機會執導舞台劇。「如果我沒有被Herbie擊倒,我就要繼續扮演那角色——那個戴茩惆膋漁惜漼丹漶C」Michael正因「輸得起」,敢於拋下昔日成就、童年陰影和錯誤的人生決定,最後在幕前工作尋回自信,做到真正感興趣的事。 有時失敗與個人能力無關,可能只是我們選錯方向,做了不擅長的事罷了。面對失意、考試失分、情場失手等失敗,大家與其自責、自暴自棄,不如大膽地問自己:「你輸唔起呀?」好好檢討經驗,然後像Michael一樣重新出發吧! 文:陳綺雯 [明路—生涯規劃 第50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