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Machu Picchu在印加古語Quechua中,意指古老的山脈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神秘、令人想一探究竟的名字,是建於15世紀、位於南美洲秘魯古城庫斯科(Cusco)高原上的古代文明遺址,於2007年獲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每年吸引大量旅客、探險家和人類學家慕名前往。究竟這個遺蹟有何特別之處?
古老山脈 天空之城
位於庫斯科小鎮Aguas Calientes的馬丘比丘是秘魯著名的地貌之一,又稱「天空之城」,位於海拔2430米的古代印加(Inca)文明發源地。印加古語Quechua中,machu picchu意即old mountain(古老的山脈),在其附近的山峰Huayna Picchu則有「年輕的山脈」之意。
世界遺產 石製建築見匠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83年把馬丘比丘聖城遺址(Historic Sanctuary of Machu Picchu)列入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 Site),其最廣為人知的特色是高原上的石製建築結構,源於印加文明稱為ashlar的建築技巧,石塊被切割得剛好可以互相支撐,毋須使用額外的建築材料,概念類似中式建築的「入榫」。與很多源於古代文明的建築一樣,馬丘比丘是個大型天文儀,當中有神聖的拴日石(Intihuatana),每年春分及秋分時,太陽會直射在石上,形成完全沒有影子的景象。
傳說太陽神後代建帝國
傳說中印加帝國的祖先由太陽神Inti創造,最初有八兄弟姊妹,歷經波折後,其中一子Ayar Manco定居庫斯科谷地,並成為印加文明的始創者,約於1200年統治庫斯科王國(Kingdom of Cusco)。第九任國王帕查庫特克(Pachacuti Yupanqui)1438年繼位後,南征北討,擴大版圖,成就顯赫一時的印加帝國(Inca Empire)。16世紀時印加帝國被西班牙人佔領,馬丘比丘荒廢。
直至1911年,美國歷史學家Hiram Bingham在考究印加文明時,偶爾在村民的帶領下到達馬丘比丘,這片失落的遺蹟才再次被提起,但Hiram Bingham是否近代發現馬丘比丘首人,仍有爭議。
旅業保育求平衡 參觀限4小時
登上馬丘比丘需付費購票,外國遊客的票價為成人152索爾(約360港元)、兒童70索爾(約166港元),但每年仍吸引數以百萬計遊客。2016年便有約140萬人到訪該處,在天氣較好的夏季,每天平均有約5000名旅客,是UNESCO建議人數(2500)的兩倍。
官方導遊帶隊 指定路線參觀
2017年英國《衛報》報道,馬丘比丘的旅遊業發展過盛、遊客太多,UNESCO打算將該處列為瀕危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 in Danger),促使秘魯當局研究控制旅客人數的措施。該年7月1日起,只有由官方導遊帶領的旅客(每團最多16人)才可進入遺址範圍,參觀時間也限制在清晨6時至中午或中午至下午5時半,且只能按指定路線參觀。不過,有評論指出措施未能改善馬丘比丘的擠迫問題。2019年1月秘魯政府再次修改規定,每名遊客只可在馬丘比丘參觀最多4小時,盼減少同一時間的逗留人數。
「神獸」羊駝 山民千年好幫手
羊駝(alpaca)是南美洲的古老物種,數千年前已經是當地居民的「好幫手」,協助運輸。據說馬丘比丘的野生羊駝在西班牙人管治時期被大規模捕殺,現存的都是後來牧養或人工繁殖的品種。羊駝習慣在高原生活,由於適應力強,近年不斷被運送到世界各地,令牠們大部分時間都受困在農場。
性格溫馴 受威脅會吐口水
全球九成羊駝在南美洲生活,牠們性格溫馴,甚少攻擊其他動物,在感受到威脅或爭奪食物時會吐口水。羊駝是草食性動物,主要食糧是草,不過食量不大,以一頭125磅(約57公斤)的羊駝為例,每天只需吃兩磅(約907克)的食物。羊駝的壽命約20年,每年繁殖一次,新生的羊駝約重9公斤。
資料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魯旅遊局、綜合報道
文:鄭寶欣
[通通識 第5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