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衛生署「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成立10周年,逾29萬人登記成為器官捐贈者。衛生署助理署長(健康促進)馮宇琪表示,當社會出現呼籲捐贈的感人事件時,港人會受感動而「立即行動」,但較願意捐贈的人已登記,需再下工夫推廣,期望登記人數突破30萬。衛生署過往亦有到老人院推廣,部分長者擔心器官退化不適用,但她認為,「不需幫醫生考慮可否捐器官,若有意願應先登記」。
明報記者 許芳文
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於2008年11月成立,讓有心人登記捐贈器官的意願。成立名冊之前,政府難以掌握願意捐贈市民的資料,靠器官捐贈卡識別(見另稿)。馮宇琪接受本報專訪表示,並非每人都隨身攜帶捐贈卡,而器官捐贈需死者家屬同意,「好多時在有需要的時候,未必找到張卡……醫管局器官捐贈聯絡主任不知道死者的意願」,難以說服家人。曾聽說有死者家屬後來才找到捐贈卡,「原來(死者)有這個意願,當時沒有幫他做決定,對家人來說感受都不好」。
現感人事件登記急增 涉事故即引退出潮
截至今年11月16日,共有294,502人登記器官捐贈名冊,其中2016年的登記數字為最高紀錄,達5.2萬人。馮宇琪說,若社會出現呼籲器官捐贈的感人事件(見表),港人往往會受感動而「立即行動」,「看到過往幾年,因為這些呼籲多了很多(登記)」。
馮舉例,去年「鄧桂思事件」在4至5月期間,激發1.7萬人登記器官捐贈,佔全年登記總數45%。翻查資料,43歲鄧桂思去年4月底因急性肝衰竭需換肝續命,其女兒未夠18歲無法捐肝,全城熱議應否降低捐贈年齡。至5月初,爆出鄧桂思需換肝源於聯合醫院「開漏藥」事故,引發名冊「退出潮」。她認為,媒體報道不論是正面或負面,都影響市民意願,「報道醫療事故,令市民當刻失去信心,亦會令市民退出(登記)」,去年5至6月便有1200人退出名冊。
馮又觀察到,今年無大型捐贈呼籲事件,「整年(來看)市民不覺有什麼感動」。截至11月16日,今年暫有15,828人新登記,與2014年最低紀錄的1.9萬人仍有一段距離。馮估計,2016年及2017年的推廣活動和感人事件,鼓動了較「容易受感動」的市民登記,「現在可能開始難一點,我們要再做多一點工夫」,鼓勵其他市民。
稱易感動者已登記 破30萬「要多下工夫」
馮稱衛生署會繼續推動器官捐贈,如透過社交媒體及KOL(網絡紅人)向年輕人宣傳,署方過往亦有到老人院推廣。部分長者擔心器官退化不適用,她認為「不需幫醫生考慮可否捐器官,如有意願應先登記」。她期望,名冊可先突破30萬人,「離30萬還有五六千,都不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