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通過人工建造月亮,為落後地區照明,一直被視為科幻電影中的情節。四川成都天府系科學研究會就宣布,「人造月亮」的構想有可能在2022年前初步實現,原理是在空間照明嶼P上安裝大型的反射鏡,再利用它從太空反射陽光。而「人造月亮」能隨時調整照明時長、光線強弱,節能之餘不會擾亂生物作息。 該研究會的主任武春風指,中國「人造月亮」的最大光線強度,預計是月亮的8倍。按照相關研發計劃,2020年發射首顆「人造月亮」,2022年3顆「人造月亮」將在中國三大嶼P發射基地選其一進行發射。在3顆「人造月亮」投入使用後,可以交替運行的方式,對同一地區24小時不間斷照射,反射的太陽光可覆蓋地表3600至6400平方公里的範圍。 武春風又指,雖然「人造月亮」的光線強度較高,但考慮到大氣運動等因素影響,工作區的實際光照度大致相當於夏季的黃昏時刻。屆時,人們能感受到的「人造月亮」光照度,只有路燈光線強度的五分之一左右。在「人造月亮」運轉期間,人們仰望夜空,只會看見一顆格外明亮的星星,而不是大家想像中的一輪圓月。 同時,「人造月亮」還能節約基礎設施的用電消耗,「以對成都50平方公里區域提供照射為例,每年可節約電費開支約12億元人民幣。 在地震等自然災害導致的停電區域,也能用『人造月亮』空間照明實現舒緩恐慌、有光救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