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秋冬,神州大地均受到霧霾侵襲,嚴重影響市民健康,其中二氧化硫被視為罪魁禍首;惟中美兩國科學家周四(18日)在科學期刊《地球物理研究通訊》發表研究報告,指甲醛亦是造成霧霾的兇手之一;有關研究可望為中國治理空氣污染提供新方向,進一步改善空氣質素。 美國傳媒報道,有關研究報告由哈佛大學、清華大學及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共同完成;報告指出,中國近年大力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即使在改善空氣質素上取得一些成效;惟科學家認為,霧霾中「很大一部分」的硫,都是燃煤釋放的甲醛和二氧化硫在化學作用下的產物;故要進一步提升空氣質素,當局需要進一步減少汽車、化工廠和煉油廠等所釋放的甲醛。 長期以來,科學界一直認為中國空氣污染的主要顆粒物是「硫酸鹽」,一種燃煤時釋放的二氧化硫產物;惟清華大學及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科學家的研究表明,「羥基甲烷磺酸鹽」同樣是污染中的主要顆粒物,而羥基甲烷磺酸鹽是由甲醛和二氧化硫的化學反應形成,這解釋了為何當局努力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霧霾仍然持續存在。 另哈佛大學研究員、該報告第一作者莫赫(Jonathan M. Moch)指出,改善汽車的點火開關,或在加油站安裝帶有橡膠密封圈的噴嘴,防止氣體洩漏等措施,都有助減少甲醛的排放;而限制及減少京津冀一帶的化工廠及煉油廠的廢氣排放,亦可大幅減少甲醛的排放,惟有關措施在實施上或存在一定難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