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南海互相較勁,引發局勢緊張。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日前召開研討會,發布了一份多方參與名為《緩和南海爭議:一個地區藍圖》的研究報告,意在為解決南海爭議提供新的程序性建議。報告從3個方面為利益各方解決南海爭議提出了新的模式,包括南海行為準則藍圖、漁業管理及環境保護藍圖和油氣生產合作藍圖。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15日公布的報告是由多國專家小組完成,其中包括美國、台灣、菲律賓、新加坡和越南等國的專家。據組織者介紹,中國也有專家對報告作出了貢獻,但因為各種顧慮最終沒有正式加入小組。 報告中大量的條款直接借用中國和東盟此前談判已經達成的協議內容,但針對前述提及的爭議解決機制問題,報告建議一個新的辦法:即在爭議發生時,由涉事國家提名專家,組建「調處及詢問委員會」,以對爭議作出決議。 報告還建議,中國和東盟邀請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來對他們達成的協議進行背書。這些新的建議正符合美國多年以來在南海問題上的一貫立場,即用國際調解來解決爭端。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力量專案」主任葛來儀(Bonnie S. Glaser)認為,在目前的行為準則框架下,中國傾向於使用模糊的語言,把彼此的差異包裝起來,同時又避免把自己的手綁住;所以,她認為中國不會願意在這個框架中加入一些條款,來阻止伸張所謂的「歷史主權」,而這些歷史權利又正是南海爭議最困難的中心議題之一。 來自《外交官》雜誌的高級編輯帕倫斯沃倫(Prashanth Parameswaran)在會議上評論這個報告時認為,現在的南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新的行為準則,就目前的一些趨勢看來,一些國家更傾向於在油氣等方面私下達成協議,並且東南亞國家之間愈來愈多的分歧正在削弱彼此的共識;敵對的情勢也更加突出,這不僅發生在東盟和中國之間,也發生在本地區的大國勢力之間,而東盟成立的初衷正是要避免這種敵對的形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