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起身啦,返工啦」,天亮時,74歲的陸婆婆走到隔壁房間,叫醒仍在酣睡的小妮子,離開家門前兩人還坐在H邊聊天。天已晚,小妮子見婆婆未歸家,憂心撥一通電話找她。她們並非兩婆孫,而是共住計劃的「宿友」。
明報記者 陳柔雅
昔日陸婆婆與丈夫居於西環,去年老伴病逝,剩她獨守空房。樂觀的她仍笑?過活,但家堬蚳s寂靜,總想要個伴。她雖有兩個女兒,但笑言「不想做他們的工人」,且女兒居所不大,去年8月她遷到銅鑼灣的單位獨居。機緣巧合下,今年她從鄰舍輔導會服務督導主任王旭明,得知正招募長者業主把單位的空置房間出租予在職青年,決定參加共住計劃。
推銷員曾租住「一茪Q」唐樓單位
王旭明在網上放盤的廣告吸引28歲的Rachel注意。任職售貨員的Rachel長大後搬離家,曾租住被一茯陘Q的唐樓單位,需共用廚廁,鄰居嬰兒哭鬧聲常穿透牆壁,她一直想改善居住環境。
王旭明為兩人安排多次會面,Rachel記得首次見到陸婆婆已覺得她「很生鬼」。今年7月共住前,社工與兩人定家規,如洗澡後要把浴缸去水位的髮絲清走、婆婆早上要盡量讓Rachel先用洗手間。「有嗎?不記得了啦!」Rachel語畢,與婆婆相視而笑。
Rachel上班前,陸婆婆常與她坐在H邊聊天。兩周前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幸單位不當風,兩人沒在窗戶貼膠紙,樂得清閒,在家中聊天,婆婆又炮製皮蛋讓她品嘗。
兩人不像租客與業主,倒似宿友。下雨天,陸婆婆會叮囑Rachel帶傘,早上見她未醒,便叫她起H。最近婆婆更提出與她外出慶祝共住兩個月,又?她帶男友讓她過目。
一晚11時許,Rachel見陸婆婆遲遲未歸家,擔心不已,遂致電給她,原來婆婆去了看大戲。陸婆婆感到心甜,笑言女兒也未必這樣做,「我當她是孻女」。有次陸婆婆出外丟垃圾,風一吹便把門關上,身上無錢、手機和鎖匙,唯有走到寓所附近Rachel工作的地方求救。
這是鄰舍輔導會「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1家1共居計劃」,今年3月起推出以來首個成功配對個案,以低於市價兩成房租租予職青。機構代婆婆收租並承諾跟進兩年,社工會致電及上門家訪。
長幼共住計劃 社工跟進
從事長者服務的社工王旭明,有感以往服務模式多是致電關心長者,但試過無法聯絡一個婆婆,上門才揭發她在家暈倒,加上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漸多,於是思考如何加強支援。「如果找個人入間屋就好」,他與其他社工本?這想法,促成今次計劃,解決年輕人住屋問題,也令長者獲關顧。
茫茫人海,尋覓單位不易,王旭明到長者中心宣傳,曾有長者攀談,表示可提供單位,但王發覺他們只是想出租,無共居概念,「我會叫他們去找地產經紀」。他希望長者認同服務理念,可與年輕人互相幫助。長幼共住在港不流行,他說不知試驗計劃能走多遠,只望啟發社會,也許有天能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