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術康醫療國際有限公司創辦人兼主席王德峰表示,其團隊研發多個專科醫學機械人,可協助醫生為病人規劃治療及進行手術,提升手術的準確度及效率。(黃志東攝)
放大
 
放大
 

其他新聞
旅界推「Q優點」App 行近店舖即發優惠
專欄﹕手機遊戲與電競 ╱文﹕文健鋒
入侵百人帳戶阻續借 「書癡」圖書館職員被捕
梁天琦未達裁決控罪 律政司申重審
海外打來 回電收長途費 「一響收線」電騙 11人中招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透視生物科技系列之三 機械人AI尋腦瘤 定治療方案

【明報專訊】創新科技幫助醫療診斷。有初創企業仿效外國研發神經外科手術機械人,透過人工智能(AI)為腦神經病人找出腫瘤位置,再計劃治療方案,協助醫生更精準及穩定地做手術。該機械人暫未取得歐美安全驗證,未做臨牀測試,曾試用機械人的醫生指系統能否加快診斷尚待臨牀實踐證明。

導航控制手術工具 減手震問題

法國公司2007年研發全球首個手術機器人輔助系統ROSA,觸發術康醫療國際有限公司(前稱鋒沿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員研究。該公司創辦人王德峰指出,其手術機械人可分析電腦掃描和磁力共振等影像的數據,找出腫瘤位置,並計劃治療方案;另設導航功能可助控制手術工具,減低人手操作時手震或集中力不足的問題。該機械人亦可記錄手術過程以助研究,並會追蹤手術工具,顯示工具距離手術目標位置等,以確認手術與計劃的治療方案一致,若有偏差會即時通知醫生。

未取歐美安全驗證 尚待臨牀證明

王德峰的團隊剛開發了神經外科、骨科及口腔科共3款專科手術機械人,正待歐盟及美國安全驗證,其後尚要經本港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方可臨牀試驗。王指2016年開始與威爾斯醫院腦神經外科合作,試用機械人分析數據,但未試做手術。他指機械人收集影像數據後,最快約1分鐘便可找到出事神經位置,約10分鐘可定治療方案,「如在頭部哪個位置開刀,過程中如何避免傷及其他組織及神經等」,減少術後創傷,但他沒提供試用數據。

王德峰續指出,若機械人通過驗證及臨牀試驗,機械人原則上可自行做手術,「但控制機械人的仍是醫生,因為醫生須為病人負責」,機械人只是可提高手術準確度和節省時間。他又稱,機械人主要材料來自內地或自己研發,每部估計約需100萬人民幣,低於逾千萬元的ROSA。

醫生:可將數據影像相融 治療更安全

中文大學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名譽臨牀副教授朱獻倫指出,腦神經手術的精準度要求很高,部分目標腫瘤僅約1毫米,比芝麻更細小,需透過影像找目標位置,而腦部有好多神經,手術要避免傷及正常神經,要精確找到目標,並以最安全及創傷最小的方法治療,惟現有軟件未必可分析所有影像,有時要人手操作,或影響精確性,上述機械人可將不同數據和影像相融,令治療計劃更安全有效。

曾試用上述機械人雛型的朱獻倫表示,感覺其速度較快,但不同病症尋找及治療目標的方法不同,時間長短有異,機械人可否加快尋找目標和設計治療方案,尚待臨牀實踐證明。

臨牀部門引入新技術須經審核

威爾斯親王醫院表示,該院腦外科曾與王德峰合作研究手術導航系統,該系統暫未在臨牀應用;腦外科目前無常規化使用機械人。就引進新醫療程式及科技,院方有嚴謹審核機制,臨牀部門如擬引入新技術及儀器作臨牀用途,須先由聯網科技諮詢委員會評估及審核有關技術及儀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等。

明報記者 曾映妹

 
 
今日相關新聞
透視生物科技系列之三 機械人AI尋腦瘤 定治療方案
來港鑽研醫學影像 海外獲啟發創業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