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於1957年開放,當時名為「古墓遺蹟」,有市民發現當年古墓開放時由時任港督葛量洪所贈的橫匾不見了。康文署稱,現無法得悉橫匾是否存在。圖為現時李鄭屋漢墓博物館外貌。(蘇智鑫攝)
放大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內展示了博物館於1970年代的舊貌相片(圖),當時博物館門外掛有紅底金字的「古墓遺蹟」橫匾。(蘇智鑫攝)
放大
 

其他新聞
向辯論賽學生授秘笈 鄭若驊:不懂答用「茅招」
警放蛇拘「白牌車」司機 九龍入機場1500元
西貢村屋遇竊 失28萬元財物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李鄭屋「古墓遺蹟」牌匾失蹤 1957年開幕葛量洪贈 康文署﹕現不知存在否

【明報專訊】開放逾半世紀的李鄭屋漢墓博物館,內有近2000年歷史的墓穴,現為法定古蹟。古墓開放時掛有時任港督葛量洪所題「古墓遺蹟」橫匾,有市民發現該橫匾已不翼而飛。康文署回覆稱,由於該橫匾非歷史文物,故沒納入為博物館藏品,因此現無法得悉該橫匾是否存在;有香港史研究者表示,當年社會沒有很重視文物的意識,該橫匾的年期不長,理解館方因而未有保存。

明報記者 李詠珊

1970年代翻新後沒牌匾紀錄

市民潘小姐近日翻查舊報章,發現李鄭屋古墓於1957年開放時有「古墓遺蹟」橫匾,是時任港督葛量洪所贈,李鄭屋漢墓博物館現在並無展示此牌匾,她向博物館了解,館方回應時稱,古墓曾於70年代翻新,現未發現提及該牌匾去向之紀錄。潘小姐認為,橫匾雖然不是葛量洪所寫,但反映港府當年對古墓的重視,也屬珍貴文物,「博物館現在說沒紀錄,是不是未有盡責保管博物館物件?政府茪O宣傳新開放的大館,是不是冷待其他古蹟?」

記者曾到李鄭屋漢墓博物館了解,館內展示一幅博物館於70年代舊貌的相片,當時館外正門之上掛有紅底金字的「古墓遺蹟」牌匾。

李鄭屋古墓於1957年開放,當時名為「古墓遺蹟」。據1957年6月22日華僑日報一篇題為〈古墓遺蹟今開放〉的報道,副題〈總督題匾引注意〉,內文首段稱「更引人注意的是『香港總督葛量洪』所題的『古墓遺蹟』四個斗大金字」。李鄭屋古墓於1976年關閉維修,至1978年10月24日重開,當日華僑日報亦有報道,但未提及「古墓遺蹟」橫匾的去向。

康文署:當年非文物 未列藏品

康文署回覆稱,李鄭屋古墓於1969年撥歸前市政局香港博物美術館管理,名為香港博物美術館李鄭屋分館,前市政局計劃改建為博物館,列於改建計劃內的工程項目包括把懸掛在正門上題有「古墓遺蹟」的橫匾移除,計劃在博物館的外牆裝置寫有博物館名稱的新招牌,而該橫匾隨70年代的修茸和改建工程移除。署方指出,該橫匾在當年並非歷史文物,未被收納作博物館藏品,故沒按藏品管理的規定和慣常做法為拆除後的橫匾做存庫紀錄和檢收,事隔多年,現已無法得悉該橫匾是否仍存在。

前古諮會成員、香港史研究者高添強稱,李鄭屋古墓當時被視為重要的考古發現,除了因古墓規模大,其歷史意義證明香港與中原的關係於過去從未間斷,因此古墓得到由港府到民間的重視。他又指出,70年代的社會未重視香港歷史和保護文物,當年博物館維修,橫匾「只造了約20年」,理解政府未保留該橫匾的做法,而到90年代,因有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及後大眾對歷史文化的認知提高,社會對保護文物愈見關注。

 
 
今日相關新聞
李鄭屋「古墓遺蹟」牌匾失蹤 1957年開幕葛量洪贈 康文署﹕現不知存在否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