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議題:殯葬問題與規管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能源科技與環境
.顧問教師: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通識科主任 李維儉
◆學習目標
知識
.認識香港社會獨特的生活環境,思考綠色殯葬的概念,透過討論國內與海外推行的實G,探討如何提升市民對有關概念的認識及接納
.討論推行綠色殯葬的困難,從而認識中國傳統殯葬觀念,例如入土為安,並思考傳統思想在現代社會面對的挑戰與調適
.思考在香港推行綠色生活是否可行
技能
.數據分析:透過分析綠色殯葬的數據,掌握數據描述的技巧,包括從數據看變遷、比較不同數據以指出現象
.資料互證:掌握不同資料之間的可能關係,例如數據能反映文字資料所呈現的價值觀及信念等
.提出建議:針對問題成因提出可行具體的建議,並運用概念及知識解釋所提出的建議如何能改善問題
態度及價值觀
.樂於投入環保生活:透過討論綠色殯葬思考環保生活的可行性,並樂於實踐
.尊重不同價值與信仰:支持綠色殯葬與否是個人選擇,每人因不同原因及信仰會有不同看法,認識並尊重不同價值,而非強加價值於他人身上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A,描述本港綠色殯葬發展的情G。
◇參考答案
香港的綠色殯葬發展有明顯進展。從數字上看,無論是選擇紀念花園撒灰或海上撒灰的個案,均呈上升趨勢。於紀念花園撒灰的個案比海上撒灰多,尤其於2009至2010年倍增,之後也不斷增長,到2014年達2697宗,比2010年多出逾1倍。雖然海上撒灰的數字不及紀念花園撒灰,而且於2010至2011年回落,但由2008年至2014年,整體而言是上升的。
2. 試指出資料B所反映兩種對殯葬的價值觀。這兩種價值觀如何反映在資料A中?
◇參考答案
.第一種價值觀是對於海上撒灰仍抱持較為保守的看法。資料B中的劉太稱不太接受海上撒灰,因為擔心魚吃灰,之後人又吃魚,反而更接受在花園撒灰。這點與中國傳統觀念「入土為安」有密切關係,人們大多認為「入土」是死後歸宿。這點反映在資料A中,海上撒灰的宗數不及在花園撒灰的多。
.另外,資料B反映市民普遍接受綠色殯葬的安排。資料B中,程小姐和周先生都支持綠色殯葬,認為環保又方便。程小姐指出人死後不知發生什麼事,所以對綠色殯葬持開放態度。這點也反映在資料A,有關綠色殯葬數字持續上升的現象。
◆延伸回應題
3.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試就如何在香港推廣綠色殯葬提出3項建議。
◇參考答案
.加強教育:針對社會上保守的思想,加強教育能起長遠效果。雖然現時不少年輕人對綠色殯葬持開放態度,但仍有不少市民持保守看法,認為入土為安才是死後最終歸宿,所以有必要加強教育大眾綠色殯葬的優點及意義,例如政府可以讓市民了解綠色殯葬不違反入土為安精神,因為市民可選擇於花園撒灰,與土地融為一體,讓市民慢慢接受,有助提升選擇綠色殯葬的人數。
.提供經濟誘因:針對市民對殯葬的經濟負擔,提供經濟誘因可鼓勵市民改變行為。現時骨灰龕場不足,而且私營龕位售價非常昂貴,不少市民難以負擔。若政府向市民提供綠色殯葬的經濟補貼,可吸引市民選用,例如政府可參考北京為「自然葬」骨灰安放儀式提供直接補貼,費用全免相信可吸引不少市民考慮選擇。
.名人效應: 針對市民對綠色殯葬的觀感不佳,政府可利用名人宣傳,增加市民的接受程度。殯葬與死亡是本港社會的禁忌,一向被視為不吉利,人們大多避而不談,於海上或花園撒灰的做法,更可能令年長一輩認為死後會無人祭祀。為建立新觀感,政府可邀請有代表性的名人宣傳綠色殯葬的方便程度,以及可減輕子孫的經濟負擔,而且在海上或花園撒灰,反而可令後人處處感受到先人存在,從而改變市民看法,以增加選用人數。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80426BZ.doc
(由通識科教師就時事議題撰寫)
[通通識 第515期]